彈,由漢陽工業於建興三年研製。
全重:1kg
戰鬥部重:
全長:一尺半(350)
直徑:三寸(70)
裝藥型別:顆粒化黑火藥
引爆時長:5—10秒
殺傷方式:破片
殺傷直徑:一丈有餘(3米)
光看前面的資料,或許還認為三式手榴彈不錯,可它的威力還不如土製炸彈,簡直就是個大號的炮仗。
不過這已經是漢陽工業能做到的極限了,畢竟黑火藥的能效比只有黃色炸藥的十分之一,已經不能要求更多了。
至於手榴彈的形狀為什麼像德制4手榴彈,這其實真不是魏延刻意模仿的,而是因為戰鬥部比較重,所以要想投擲得更遠就需要木柄來借力,不然很難投擲到二十步以上。
而木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保護引信讓其能穩定燃燒,因為在沒有化學雷管的大漢,引信裝置只能使用原始導火索,不過暴露在外的導火索安全隱患太大,容易出現意外造成非戰鬥減員。
再一個,戰場環境並非一成不變的,極端天氣會讓導火索裸露在外的手榴彈成為一個敲人都心驚膽顫的鐵疙瘩,畢竟猛烈撞擊有一定機率會引爆的。
為提高手榴彈的安全性、可靠性,因此選擇兩塊半圓柱形的木柄合攏在一起,將導火索夾在中間保護起來就顯得十分有必要,這樣能提供一個安全的燃燒環境,這就是木柄手榴彈的由來。
……
最開始魏延是打算將三式手榴彈下沉到單兵,用於城市巷戰中使用,沒有組建成建制擲彈兵部隊的想法。
可在實際應用中魏延發現,攜帶火槍和彈藥的火槍兵實際負重已經非常高,若再攜帶幾枚一公斤重的手榴彈作戰,會大大降低作戰效率。
另外,在投擲手榴彈時一定會停下射擊,而以目前兩者的威力來看,不管是威力和殺傷範圍手榴彈都遠不及火槍,倘若停下火槍而採用手榴彈,這不是捨本逐末的行為麼,因此成立單獨的擲彈兵部隊就非常有必要。
不過擲彈兵除了攜帶手榴彈外只會攜帶冷兵器,並不會攜帶火器作戰,所以擲彈兵營不具備獨立作戰的能力,它將和炮兵一樣成為師直屬部隊,同時也可作為總預備使用。
說句實話,對於擲彈兵能否達到預期魏延並不在意,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樣,有沒有手榴彈都改變不了最後的結局,成立擲彈兵部隊的初衷,無非是為啟用火器的多樣化發展,畢竟有了需求技術才會進步嘛。
若魏延真的重視手榴彈,那規劃的槍械師編制就不是三步一炮而是四步一炮了,也不用像現在一眼就能看出擲彈兵是後孃養的。
……
隨著姜維等人的離開,不管是雲中的漢軍內部,還是在定襄的王雙、陳泰,或屯兵平城的司馬懿都搞不懂魏延在想什麼。
漢軍的下一步動作是什麼,幾乎已經擺在明面上了,可幾乎能左右一場戰役勝負的神機營,以及大量的中層將校卻在這個節骨眼上被肢解或者調集,再加上突入漠北的兩萬龍驤軍,導致雲中地區只有三萬漢軍出頭,已經同雁門、定襄的曹軍兵力存在巨大差距。
魏延這招自廢武功的操作,屬實讓他們看不懂。
不過不明白歸不明白,少了神機營的相助,這無疑會讓漢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再加上有被鼓動的胡人在後當襲擾,司馬懿對擋住魏延更有信心,說不定還能伺機反攻奪回幷州。
至於被反覆提到的魏延,他此刻正在接見從朔方趕來的糜竺長子糜威,因為他就是魏延和費禕選定的刀,一把覆滅幷州胡人傳承的一把刀。
不過在啟用他之前,必要的思想工作必須先做好,畢竟在幷州掀起殺戮的確有傷天和,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