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攻防戰
漢建興三年,六月(228年)
魏太和二年,六月(228年)
沉寂已久的幷州重燃戰火,在幷州南部區域,法正親率步騎混合的四萬漢軍,再加上五萬由胡人整編而來的歸義軍,浩浩蕩蕩的離開膚施南下討賊。
大軍在離開膚施後直接一分為二:
一部由漢軍兩萬,歸義軍三萬組成,由法正率領南下攻高奴;
一部由漢軍兩萬,歸義軍兩萬組成,由張南率領東進攻離石。
此次明面上的作戰任務十分簡單,就是在兩個月之內拿下高奴和離石,開啟通往關中的突破口,至於暗地裡的任務是什麼,這就不是外人該知道的了。
在河套地區
魏延先給陳到補充了兩萬歸義軍,使得他麾下兵馬達到三萬,然後命陳到從偏關縣出發,向定襄郡的曹軍側翼駱縣進兵,魏延自己則領漢軍三萬,歸義軍六萬向武成進軍。
給陳到補充歸義軍,魏延也是出於無奈,因為漢軍在河套地區俘虜的胡人實在太多了,光鮮卑就有六七萬人,為了減少麾下歸義軍的規模,所以將他們肢解開來很有必要。
其實沉下心來一想,曹軍在高奴、離石、雁門關、平城等地囤積的兵力,與漢軍出征的兵力相差無幾,甚至還超出很多。
再加上還佔據城防之利,漢軍若真想一舉突破防線,應該集結優勢兵力突破,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分兵作戰。
可就是這種一看就有明顯缺陷的戰術,在漢軍內部竟沒人站出來質疑,這在參謀遍佈的漢軍中是極其罕見的一幕。
難道所有人都知道真相?
其實不是。
在即將出徵的漢軍眼中,看似牢不可破的城牆在黑火藥面前不過是一層厚點的窗戶紙,而當失去城牆庇護的曹軍,他們有信心戰而勝之,畢竟漢軍野戰天下無敵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至於以胡人為主的歸義軍,他們更是看不明白,不過見漢軍都都沒有異議,他們理所應當的無所顧忌。
因此,不管是漢軍,還是歸義軍,對魏延和法正制定的計策都沒有反對意見,反而營造出一種漢軍開始全線進攻的假象,讓洛陽朝廷一驚一乍的。
而作為對手的曹軍,一邊懷疑這是不是漢軍的陰謀,一邊密集的調兵遣將,管他有沒有陰謀,反正守住城池總歸沒錯。
……
六月中旬
魏延領主力進入定襄郡,開始向魏將王雙駐守的武成進逼,從偏關出發的偏師陳到所部,也開始翻越艱險的呂梁山餘脈,向魏將陳泰駐守的駱縣進逼。
漢軍一正一奇兩路大軍來勢洶洶,讓魏將王雙、陳泰二人十分猶豫,在撤與不撤之間糾結,武成和駱縣的定位就是示警,如今漢軍主力進逼退去,也不會有人說他們臨陣脫逃。
但王雙卻不想這麼做,作為一個被東吳俘虜過,最後被放回曹魏的將軍,他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自尊心,他耗費心思才找到機會離開洛陽來到前線,就是為了找個機會證明自己,為此他願意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如今漢軍大舉壓境,他終於等到了為自己正名的機會,可卻連敵人的面都沒見到就要撤退,這讓他如何甘心吶。
而十分巧合的是,和他抱有同樣想法的,還有駱縣守將陳群的長子陳泰。
陳泰,潁川陳氏嫡系子弟,魏司空、錄尚書事,潁陰侯陳群的長子。
正因為陳群的緣故,導致他的一言一行,優點缺點都被放大數倍研究,這些人中不僅有他們陳氏的政敵,還有陳氏的內部子弟,畢竟誰都想成為下一代領軍人物。
而陳泰的能力相比其父陳群而言,少了最重要的一點大局觀,往往會被眼前的小利所矇蔽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