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司馬懿的選擇

雁門郡,白登山

白登山,一座位於平城東十里的小山,山腳下有渾水(御河)蜿蜒流淌,然後匯入貫穿大同盆地的治水(桑乾河)中。

其實嚴格來講,白登山千餘米的海拔不能算一座小山,但奈何周圍的陰山山脈、呂梁山脈、太行山脈大型山脈,或者恆山、洪濤山等山嶺,白登山和這些比起來的確顯得太過渺小,甚至用不值一提來形容也不為過。

但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白登山和眾多華夏山川河流一樣,都有獨屬於它的歷史記憶——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一場恥辱之戰,一場讓劉邦恨之慾狂的一戰,一場讓大漢公主和親,一場讓大漢向匈奴朝貢的一戰,是一場讓大漢蒙羞百年的一戰。

不過往事已越千年,曾經擁有四十萬控弦之士,威壓漠北,打得大漢和親納貢的匈奴,如今早就衰落到極致,就連聖山狼居胥山都被鮮卑佔據,他們現在只能在天山一帶求存。

但大哥莫說二哥,匈奴衰落至極不假,但人家好歹還能遠遁歐洲去欺負欺負小朋友,未來還能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匈奴帝國。

再回頭看看如今的大漢,西都長安,東都洛陽,廣袤的中原地區都被曹魏佔據,要不是有魏延這個變數橫空出世加入劉備陣營,恐怕大漢早就名存實亡了。

所以說,時間才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不管是人或物,都經不起時間的侵蝕,十年、百年、千年、萬年、百萬年、億萬年,就沒有它磨滅不了的。

……

“這裡真是一個好地方啊!”

白登山上,魏延彎腰撿起一枚鏽跡斑斑箭簇,很明顯這不是曹軍撤離時留下的,而是四百多年前大戰遺留下來的,隨後直起腰俯瞰眼前的河山,情不自禁的感嘆道。

白登山,半個月前還是由曹魏控制,並在此駐軍同平城形成掎角之勢,威脅漢軍側翼,讓漢軍不敢全力專心攻城。

不過就在魏延逼**城時,司馬懿突然下令收縮防線,放棄一切外圍據點,打算利用平城完備的城防工事來抵擋漢軍,作為平城外圍最重要的防禦據點白登山,自然也在曹軍的放棄範圍之內。

司馬懿放棄白登山的行為,其實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他們認為漢軍大兵壓境是不假,但白登山和其他的據點不一樣,有河流、高山等地勢可依,可謂易守難攻。

當年四十萬匈奴都拿白登山毫無辦法,更何況區區七萬漢軍,如今未見漢軍一兵一卒就從白登山撤退,恐怕無法對數萬將士交代。

再一個,一旦平城被漢軍攻破了,本就得不到信任的司馬懿恐怕會因此事而被問罪,所以眾將多次向司馬懿陳情厲害,希望他能收回成命,向白登山增兵維持住掎角之勢。

不過司馬懿是曹叡欽定的北線統帥,持節鉞節制幷州兵事,在他沒有更改命令之前,眾將心雖多有多不忿,但還是得不折不扣的執行下去,畢竟軍法嚴苛他們可不想腦袋搬家。

當魏延領軍抵達平城,在得知曹軍放棄白登山後,直接稱讚司馬懿不愧曹操、曹丕兩代君主所忌憚的人,然後他同樣不顧勸阻在白登山上結營,絲毫不怕再來一次白登之圍。

魏延選擇白登山紮營,理由有三:

第一,別看漢軍來勢洶洶,但實際只有七萬兵馬,而曹軍在平城就有六萬餘兵馬,在代郡以及幽州其他州郡還有曹軍的數萬兵馬正枕戈待旦,從整體局勢上看,幾乎和當年劉邦的輕兵冒進如出一轍。

因此,找到一個易守難攻的落腳點來穩定大軍軍心,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雖然魏延有把握在野戰中正面擊敗兵力優勢的曹軍,相信三萬漢軍將士也同樣有信心,但奈何歸義軍沒有啊。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