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漢人,直接同胡人斷絕了一切干係。

而大多數漢人女子,除非腦袋有問題的一般不會嫁給胡人,因為戶籍政策中做出明確規定,戶籍轉變是單方面,而且一生有且只有一次,一旦轉變為胡籍是不能再轉變回來,自然也享受不到漢人的一切福利待遇。

而胡人男丁能轉變成漢籍的方法大致有三種:

一種是快捷的,就是參軍為國征戰,只需要參軍滿五年或者立下大功就能直接變為漢籍,不過五年征戰又有多少人能活下來,這裡要打一個問號。

另一種是最穩妥,就是在官營或私營的工廠工作滿十年,在十年間沒有犯罪,積極學習漢文化,然後由民部進行考核,透過者則入漢籍,尚未透過的明年再來。

最後一種難度較大,就是成為季漢需要的人才,不管是透過考取功名也好,還是發明創造也罷,只要能得到地方長官的舉薦,都能加入漢籍成為漢人。

三種政策各有優劣,但橫向對比胡女,他們加入漢籍的難度確實較大,但他們不得不這樣做,因為不加入漢籍,他們大機率是討不到媳婦的。

再從婚姻制度上看,當漢胡分治後完成後,大部分胡人聚集地會被遷移到益州、荊州、交州、揚州等地,未來一統大漢後還會遷移到中原地區去生活。

這就意味著,這些星羅棋佈的胡人聚集地,將處在漢人的重重包圍之中,而以現在的交通情況,以及胡人的財政狀況看,他們一生都很難見到其他聚集地的胡人,這就意味著,這些聚集地的胡人解決終生大事的物件,只能是聚集地周邊的漢。

想胡人和胡人通婚?

不好意思近親不許成親!!

聚集地的胡女還好說,只要她願意有大把漢人願意體驗體驗異族風情,但胡人男丁可就難了,受限制戶籍制度的關係,他們只能先成為漢人才能討但到媳婦,不然是沒有漢人女子下嫁的。

如此週而復始,在戶籍、婚姻制度的雙重作用下,得不到外來人口補充的胡人聚集地,人口只會越來越少,最後消失在時間長河,或許在未來只能在當地的縣誌、郡志中能找到它們的蹤跡。

不過任何一個制度的推行,都必然會伴隨著劇烈的衝突,更何況是這種衝著滅種去的制度,於是在幷州很多胡人都對《辦法》表達出擔憂,並鼓勵季漢的胡人們拿起武器反抗暴政。

不過讓他們沒想到的,這句口號在幷州還挺管用,但在季漢內部卻是一個波瀾都沒蕩起,因為以前是什麼日子,現在是什麼日子,這些歸化的胡人能不知道?。

胡人本就沒有具體的國家、民族觀念,如今成為漢人不但不用擔心被餓死被凍死,甚至努點力還能頓頓有肉,有糖吃,有絲綢、棉製的衣服穿,現如今讓他們放棄安定富足的生活,重新回到白山黑水的苦寒之地掙扎,重新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再說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是每個人生而有之的,任何人都不能阻擋,若有,就先問問他們手裡的刀答不答應。

……

幷州,雲中郡

雲中城

驃騎大將軍行轅

“大將軍,對於《辦法》的推行幷州胡人們反應挺激烈的,很多部落相互勾連,聚集在一起拒絕我國統計人員入內,甚至被掃平的河套地區也開始出現反覆。

另外,還有很多文人抨擊治胡策,說此策有損我大漢威儀、仁德之類的話。

對於胡人部落,以及文人我們該如何處理,還請大將軍定奪。”

費禕將最近的事匯總,然後稟報給魏延。

“文偉,伱認為該如何處理?”

魏延反問道,只要費禕能給出讓他滿意的答案,他會給費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