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第一師

酒足飯飽過後,魏延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

“伯約,對於如何組建火器部隊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議,若你覺得合適可以採納,若你覺得不合適可以忽略,不知你以為如何。”

“還請大將軍暢所欲言,末將定洗耳恭聽。”

姜維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魏延作為火器的發明者,是火器應用上的權威,魏延的任何建議都值得他重視。

“伱我都很清楚,火器與冷兵器不管是在作戰方式、還是在後勤補給、或者排兵佈陣等方面都存在著極大差異,若我們繼續沿用以前的編制,恐怕會出現火力冗餘,或者火力不足的情況。

另外,我們必須將兩種不同武裝的部隊,用不同的編號、名字區分出來,這樣既方便情報傳遞,也能降低後勤出現差錯的機率,避免出現調動軍隊錯誤,或者將給冷兵器部隊送彈藥,給火器部隊送箭矢的尷尬情況。

所以在組建火器部隊時,應該賦予它們新的名字——師,以及獨特的作戰單位——營級戰術群。”

師這個名詞可不是新東西,而是周朝軍隊的一種編制,宗周六師和成周八師,就是指周天子直轄的十四支精銳部隊,至於具有現代氣息的營級戰鬥群,其實就是營的變種十分容易理解。

而魏延啟用師這個名詞,除了傳統部隊區分開來,還能便於季漢內部對它的稱呼,畢竟天天稱呼某某火器部隊,某某槍械師實在太麻煩了。

“火器的作戰理念,就是將敵人消滅在有效射程,避免同敵人短兵相接。

因此,為應付短兵相接而設立的最小作戰單元伍,自然而然的應該被取締,從而用什來作為最小作戰單元。

一什有十人,設什長一人,步卒九名。

什上有隊,五什為一隊,設隊率一名,副隊率一名。(隊率和副隊率會各統領一什)

隊上有屯,兩隊為一屯,設屯長一人,副屯長一人。(同上)

屯上有曲,兩屯為一曲,設曲長一人,軍侯一人。(同上)

曲上有營,五曲為一營,設有校尉一人,別部司馬一人,其他將校若干

營上有師,三營為一師,另有師直屬部隊若干,除師長、軍司馬外,還設有將軍數人,其餘將校若干。”

在魏延的設想中,營將是獨立的作戰單位,所以在擁有正常的五曲一千人外,它還擁有兩百人左右的營部,可以橫向對比現在的團級或營級作戰單位。

而在營部中,除了有軍事主官校尉、副軍事主官別部司馬外,還有掌管後勤的主薄,負責偵查、傳令等工作的參軍,再加上警衛、醫療等其他功能單位,組成了兩百餘人的營部。

至於師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常規的三個營外,還擁有一個四百餘人的師部,以及一個一千人的師直屬炮兵營。

炮兵營,顧名思義就是裝備了二十門章武1型輕型火炮,二十門章武1型重型火炮,一共四十門火炮的重灌攻堅營,再加上運輸人員和衛戍人員,這才組成了一千人的師直屬炮兵營。

這裡明顯能看出,周朝的師和魏延設想的師完全是兩個概念,前者每個師兩千人到三千人不等,而後者每個師是由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所構成的槍炮師,人數在五千到六千不等,橫向對比現代的輕型山地師。

“當這樣的槍炮師被組建成功,不管是在防禦,還是在進攻,都能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並且在區域性戰鬥時,指揮官還會根據戰場瞬息萬變的形勢及時做出應對,不需要後方再下達命令。

而當敵人孱弱時,槍械師可以選擇化整為零,以營為獨立的作戰單位對敵,將他們均勻分佈在各條戰線上作戰。

又因為每個營有獨立的指揮體系,所以在分散開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