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等人的是非不辨的行徑表示譴責,並斷言有這些人在,竊居華夏神器的魏國早晚會被攻滅。

至於姜維為何會在神機營,又為何會成為軍司馬,協助統領魏則處理神機營大小事務,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

在姜維投靠季漢後不久,就奉諸葛亮之命前往湟中傳令,而當魏則得知此人是姜維時,看向他的目光奇怪無比。

作為魏延的近臣他早就聽魏延提起過幼麟姜維,而魏延第一次提起姜維的名字時,姜維好像也就五六歲,在沒見過此人的情況下就能斷定他未來必成大器,這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了。

莫非大將軍真有神鬼之能乎?

抱著異樣的心思,魏則帶領姜維參觀了神機營的戰術演練,而火槍、火炮造成的破壞力也在姜維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時他才知道諸葛亮的良苦用心。

隨後神機營奉命啟程北上,姜維及其幾個小夥伴受魏則之邀一同隨軍北上,並在行軍的過程中,在魏則有意無意的照顧下,姜維、梁緒、尹賞、梁虔等人很快掌握了火槍的使用技巧。

在上郡之戰中,神機營被一分為三進行輪戰,魏則讓姜維領一部人馬出戰,看看他在統兵方面的天賦的如何,畢竟火器和傳統的冷兵器所使用的戰術差距十分大,以前的經驗基本無用,所以可以把姜維當做初學者。

而作為初學者的姜維,指揮起火槍兵來得心應手,絲毫沒有此初次接觸新事物的陌生感,在他的指揮下千名軍士進退有度,不管是在作戰還是在輪休時,都保持著高昂計程車氣,給予胡人沉重的打擊。

在下午反攻時,魏則見大局已定,於是讓姜維以軍司馬的身份領兵兩千參與反攻,幫助漢軍擊潰胡人的同時,也進一步鍛鍊姜維的指揮能力,因為他已經看到姜維的未來了。

取得上郡之戰的勝利後,神機營順勢前往河套,畢竟神機營還有一個身份即魏延的親兵營,他們作為親兵營一直遠離主將好像也不是什麼好事。

……

在瞭解完這些後,魏延就開始道明他召見姜維的目的。

“伯約,你認為火器如何?”

“大將軍,末將認為未來的戰爭主角一定是火器,而冷兵器將退居二線,彌補火槍不能貼身肉搏的缺點。

從火器的綜合效能看,在未來的戰爭中誰擁有更多的火器,更先進的火器,將是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因此,末將認為我們應該裝備更多的火槍,然後利用武器裝備的優勢北伐,一舉覆滅曹魏、東吳完成復興大漢的偉業。”

只要見過火器的人,就沒有人會再抱著冷兵器不放,就算是為季漢立下汗馬功勞的三弓床弩也是如此,畢竟三弓床弩的體積和操作流程太過繁瑣,而且距離一旦過兩百步,就成了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了。

而姜維的意思也很明確,就是利用季漢的科技優勢以雷霆之勢撲滅曹魏,在火槍製造技術被敵人玩明白以前消滅隱患,畢竟不要低估陷入絕境中的人。

“不錯,火器是有改變天下的能力,不過伯約你要記住一點,武器它再好終究需要人來操縱,因此軍隊訓練、精神文明建設同樣要引起重視,切不可捨本逐末。

另外也不要過於依賴火器,目前火器還存在明顯的缺點,例如在下雨或者溼熱的環境下作戰時,一旦彈藥打溼或者回潮,大機率是無法擊發的,還有因原材料讓火槍無法高強度射擊,擁有十分明顯的射擊間隙。

而當這些缺點被洞悉後,敵人肯定會加以利用,從而抹平裝備差距,屆時敵人衝上來與我軍貼身肉搏,倘若我們平日疏於訓練,恐怕會吞下慘敗的苦果。

由此可見,在火槍大行其道的未來,士兵的勇氣、紀律、意志才是決定一場戰役勝負的關鍵,武器裝備只能起一個輔助作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