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要主動擁抱未來,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魏延的話讓眾人浮躁的心冷靜下來,他們將自己代入火槍兵的對手後發現,不管用什麼方法,在同等條件下他們都很難取勝,就算勝利也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而且火槍有幾個優點是冷兵器遠不能及的,首先是它對士卒的要求並不高,一名普通人水平的火槍兵,利用火槍能輕易殺死一名自幼習武,身經百戰的將校,投入與產出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其次是訓練相對簡單,十分容易讓軍隊成型,因為冷兵器作戰是需要技巧和勇氣的,而這兩者恰恰都是新兵所不具備的,要想他們達到老兵那樣,不付出慘重的傷亡是很難達到的。
而火槍兵完全不需要這些,他們只需要在百步外裝填彈藥,瞄準射擊這幾個步驟,如此週而復始敵人很難衝到近前,而且火槍兵周圍往往有步卒、騎兵護衛,極大保障了他們的安全。
最後是後勤問題,同為遠端武器的強弓勁弩,它們的威力不及火槍一半不說,所使用的箭矢體力較大運輸不方便,但小巧的定裝彈藥完全沒這個問題,甚至拉幾馬車彈藥就能搞定一場大戰。
火槍顯的優越性讓漢軍眾將的心開始癢癢,他們紛紛表示一定會不恥下問,早日掌握火槍的使用技巧,也好早日統領這樣一支軍隊作戰。
不過他們的想法註定是要落空的,受限於漢陽工業的產能,短時間內漢軍內部很難進行大規模的換裝,所以只能先成立一支常規火器部隊來試試水。
既然想起此事,魏延覺得擇日不如撞日,乾脆把火器部隊一事給定下來,免得以後進攻雁門時將此事給忘了,於是魏延先讓眾將去觀摩神機營,隨後召見了變成了神機營軍司馬的姜維。
如果魏延沒記錯的話,在他離開天水前線時,漢軍中還沒有姜維這一號人物,怎麼自己一離開,諸葛亮就把他收入麾下了呢。
莫非他堂堂魏某人,真不配擁有幼麒乎?。
……
“伯約,請入座。”
魏延見姜維進帳,隨即一臉熱情的邀請姜維入座。
“末將姜維,見過大將軍。”
魏延熱情的態度讓姜維有些受寵若驚,他不過一降將,何德何能竟得驃騎大將軍如此禮遇,不過驚訝歸驚訝,但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的。
兩人在寒暄片刻後,魏延就問起了姜維是如何投漢的,而姜維倒也不藏著掖著,直接將前因後果道來。
姜維先從他父親姜囧講起,然後表明自己一直心存漢室,但魏國在他父親姜囧死後對他和母親多有照顧,他為了報恩這才留在魏國效力,並非他本心也。
然後姜維談起馬遵,表示他雖為天水太守,但此人素愛享樂,不喜民政,常常利用手中權力巧取豪奪、盤剝百姓,致使天水郡民不聊生、四處生怨,而姜維作為土生土長的冀縣人,曾在此事上與馬遵的爪牙發生過流血衝突,因此兩人積怨已久。
不過姜維雖是馬遵屬下,看起來馬遵報復姜維很簡單,但架不住姜維上頭有人啊,再加上姜維在天水民間名望不錯,馬遵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擅自加害他,反而要重用姜維以示胸襟開闊。
緊接著就是馬遵貪生怕死,拋棄前線搏殺的將士苟且偷生,而後為了擺脫臨陣脫逃的罪責,直接汙衊姜維及其一干將校謀反,而魏將曹洪、郭淮等識人不明,聽信馬遵的一面之詞將他們拒之門外,還以弓弩驅逐之。
既然如此,他同曹魏的恩情自此兩清,隨後姜維遵從自己的本心領千餘將士棄暗投明,重回大漢的懷抱。
對於姜維的重情重義、高風亮節、棄暗投明的行為,魏延給予了高度的讚揚,直言這是魏國送給他們大漢的瑰寶。
然後魏延又對馬遵為自身利益而陷害忠良,對曹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