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軍行進至巴陵,長江沿岸的烽火都未被點燃,這難道是上天相助麼?。

可事實卻恰恰相反,而是除了將軍之外,又有人不堪忍受關羽的暴虐投靠我吳國,主動為我軍掃清障礙,因此對我軍的行動將軍一無所知,此非將軍之過也。”

虞翻的意思很簡單,知道江陵的糜芳麼,這就是他乾的。

“將軍應該知道,公安城三面環水只有南下一條陸路,只要我東吳大軍兵臨城下,大都督在率部將南逃的陸路給掐斷,從公安的地形來看,將軍恐怕會陷入死地矣。

倘若將軍仍願效命於刻薄寡恩的劉備,目中無人、自視甚高的關羽,守公安與我吳國大軍血戰,此乃取死之道也。

所以,在下請將軍慎重考慮一下,以免落得身首異處,家族傾覆的下場。”

虞翻不無威脅的說道,是死是活,全在一念之間。

傅士仁沒有說話,沉默良久後點點頭,算是徹底倒向東吳。

“明智的選擇。”

虞翻笑著點點頭,傅士仁這一點頭意味著公安徹底落入手中,而且有傅士仁的珠玉在前,相信態度不明的糜芳會做出明智的選擇,畢竟江陵才千餘守軍,就算他有心反抗,恐怕也無力迴天啊。

可惜,荊南和南郡雖同屬荊州治下,但因為諸葛亮、關羽的緣故讓兩地完全是兩個世界,而荊南的很多政策別說傅士仁、糜芳了,就連關羽有些時候都看不懂。

就比如始終保持兩萬兵馬,不管形勢再危急,也只有兩萬兵馬。

這就導致傅士仁誤叛投降了東吳,不過當他明白一切後,一切都晚了。

可悲可嘆啊!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中

公安、江陵二城的百姓和士人紛紛放下手中的東西,看著遠處沖天的狼煙,在不解的同時,一股不好的預感在所有人心頭蔓延,不過他們很快就將知道了原因。

狼煙升起,就意味著東吳主力部隊離公安已不足五十里,而先頭部隊只會更快,所以在城中逗留的虞翻讓傅士仁立即下發告示,讓城內百姓、士人不要抵抗。

同時讓早已潛入城內,並在傅士仁的安排下控制了東、北二門的東吳精銳提高警惕,一邊防止城內出現士民衝擊城門,一邊等待呂蒙領軍支援。

在狼煙升起後不久,一則由公安令傅士仁親自擬定的告示被張貼在大街小巷,同時還派人敲鑼打鼓四處宣講,告示核心意思很簡單。

我傅士仁投降吳國了,但我投降並不是因為我貪生怕死,而是因劉備沒容人之能,關羽目中無人所導致的,想我隨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幾十年,可到頭來還不如別人幾年之功,這樣的主公不要也罷。

同時還請各位士民放心,吳王孫權、大都督呂蒙都已經對我承諾過了,只要大家不反抗,就絕對會保障你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會保障伱們的利益不受損害的。

吳國十萬大軍將至,還請諸位不要做無謂的抵抗,不要做無謂的犧牲,想想你們的家人,想想你們的親族等等。

反正就一些安撫民心的話,但很可惜,傅士仁非但沒能安定公安的民心,反而愈加激發矛盾,真當這些年荊州大力普及教育是白普及的麼,東吳國內是怎樣的他們還不清楚麼。

就在城內暗潮洶湧,諸多士民串聯打算奪下城門、太守府,並堅守到關羽回援公安時,呂蒙領一萬東吳大軍終於抵達公安城下,然後在裡應外合下領軍進入城內,最後再走過城內的主幹道,宣揚吳軍的威勢,以震懾城內的不軌之徒。

面對東吳明晃晃的刀劍,公安士民們沉默了,不是他們沒有反抗的勇氣而是那個沒必要,因為只要江陵在手,縱使東吳有萬般之能也拿不下荊州。

見百姓情緒趨於穩定,呂蒙乘勝追擊拿出吳王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