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運這個節點上。
在這一刻,孫權也沒了戰役發起時的自信滿滿,開始變得躊躇不決,不過從荊、揚二州不斷彙集而來的情報來看,好像並沒有給孫權考慮的時間。
十一月初,更加恐怖的訊息傳來。
荊州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三萬漢軍,並在荊州別駕蔣琬的率領下加入宜春戰場,兩支漢軍合兵後總兵力高達四萬,並對朱然駐守的宜春發起猛攻。
面對漢軍猛攻,一時間宜春變得岌岌可危,為保豫章郡西大門不失,朱然迅速向徐盛求援,希望他能儘快從新淦出兵,協助他抵禦漢軍的攻勢。
徐盛收到朱然的求援後,先留下三千兵馬防患於未然,然後迅速的點齊大軍,最後頂著月光趕往宜春。
徐盛趕到後的確有效的遏制了漢軍的攻勢,讓宜春重新變得固若金湯,可按下葫蘆起了瓢,宜春是沒問題了,但廬陵郡贛縣的情況比宜春還要嚴重得多。
自荊州之戰暴發後,王芝就領兵從曲江向廬陵郡進發,然後沿贛水而上先破南野,再破南安,直抵贛縣之下。
贛縣的廬陵太守呂岱,對王芝的動作一清二楚,不過他麾下只有六千餘兵馬,而漢軍卻有近萬兵馬在兵力上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不管是出城野戰,還是分散防守都不是上上之選。
而贛縣地理位置優越,位於贛水、豫章水、湖漢水交界處,十分合適作為大軍的物資中轉站,一旦季漢拿下贛縣。廬陵郡失陷就進入倒計時了。
鑑於贛縣的重要程度,呂岱果斷放棄贛縣南部屏障南野、南安等地,只留下百餘兵馬用作警戒,其餘人被他收攏到贛縣防守,打算依靠城防威脅漢軍的後勤,使不敢輕易北上。
面對呂岱的龜縮之策,王芝自然是無可奈何,但不要忘了荊州還有第二批民兵,這些民兵的進攻方向就是溯贛水而上,奪取西昌、東昌、南昌等地,完成劃贛江而治的戰略目標。
當第二批民兵抵達贛縣後,王芝抱著既然你不想出來,那就別出來的心思,在呂岱目瞪口呆的目光中,開始組織民兵們進行最熟悉的土工作業。
漢軍先在城外挖掘出深壕引入贛江水將其填滿,然後再建立高高的圍擋把贛縣圍得水洩不通,最後留下萬餘民兵,一邊監視呂岱的動向,一邊幫助大軍轉運糧草。
王芝則親率大軍溯贛水一路北上,直撲廬陵郡治所西昌,因為呂岱帶走大部分兵馬的緣故,導致西昌城只剩千餘兵馬,不巧後方的徐盛早已抵達宜春,並被蔣琬、輔匡等人死死的纏住,根本無法支援西昌。
於是當漢軍兵臨城下時,西昌的守軍倒也乾脆,直接開門投降。
在拿下西昌後,王芝沒有管廬陵郡其它地方,而是留下三千兵駐守西昌後,繼續率領大軍沿贛江而上,。
在王芝的率領下,漢軍先取東昌,後拿石陽,在攻下陽城後直接進入豫章境內,然後向著宜春的後路新淦撲去。
新淦,一座位於贛水與南水交界處的小城,自雙方在醴陵、宜春對峙以來,就肩負著轉運糧秣的重任,因為在這裡會將從南昌用大船運來的糧秣裝載到小船上走南水運抵宜春前線,所以此地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在季漢發起大反攻之前,徐盛就領兵屯駐於此,在保護新淦的同時也能兼顧宜春和贛縣,可謂一舉多得。
不過隨著徐盛的離去,新淦的防禦力量被大為削弱,目前只剩下三千兵馬以及部分輜重兵,再加上新淦地處東吳腹地,徐盛根本就沒想過新淦會遭受攻擊,所以城牆十分低矮不具備固守的條件,因此只要漢軍兵臨新淦,那陷落只是時間問題。
一旦漢軍拿下新淦,就意味著宜春的三萬吳軍後路、補給均會被斷絕,到那時宜春再堅固對他們而言也不過死路一條,所以當王芝拿下陽城後,朱然和徐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