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導致了聯軍將關羽困死在當陽的計劃失敗。
而不甘心失敗的聯軍,組織重兵對襄陽發動多次猛攻,不過都被關羽擊退,在進攻勢頭受挫的情況下,聯軍轉攻為守打算圍死關羽。
十月下旬
曹仁領兵出現在南陽西部,並對叛軍所據佔的南鄉、順陽二地發起攻勢,只要能將其奪回,一來可從丹水而上圍殲吳懿所部,奪回武關拱衛漢中地區的安全;二來也可打通均水水運,以緩解均縣日益嚴重的後勤問題。
在發起進攻前,曹仁考慮到漢軍勢大,為防止漢軍出兵襲擾大軍側翼,於是讓均縣的李典擇機出兵牽制龐統、鄧賢所部,直至平定西部叛亂為止。
可曹仁的計劃是不錯,但意外總是時常發生。
均縣的漢軍原本就三萬,經歷幾個月的鏖戰只剩下兩萬出頭,和均縣的曹軍人數相差不大,所以牽制漢軍的任務李典是手拿把掐。
漢軍退他追,漢軍追他退
可李典萬萬沒想到,一直在漢中修繕子午道的霍峻,以及在上庸玩泥巴的李恢會悄悄的出現在均縣外圍,而且李典因為牽制漢軍,導致大軍位置太過突前,直接中了法正的埋伏。
一番苦戰下來,萬餘曹軍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只有三千多人隨李典突圍回到均縣,還好李典在城中還留有幾千兵馬防守,至少讓他還有守城的底氣。
當曹仁接到李典被擊敗時,他正領兵攻打順陽,別看順陽守軍多為起義軍,但漢軍之前趁暴雨侵襲時派出將校指導過義軍,致使義軍的戰鬥力大為增強,這就導致曹仁在順陽碰了一鼻子灰,連攻五天都沒能拿下。
不過只要保持攻擊強度,最多十天就能拿下順陽,而後方的南鄉恐怕會更快,畢竟起義軍戰鬥力再怎麼強,也不是身經百戰曹軍的對手。
很可惜,突變的戰場局勢沒給曹仁機會,為避免被漢軍包圍,曹仁當機立斷領兵南下,並在均縣外安營紮寨,同李典互為掎角之勢拱衛均縣,而只要均縣不失襄陽的關羽他插翅也難飛。
其實曹仁多慮了,在圍殲李典未盡全功後,霍峻和李恢二人就領兵返回漢中,畢竟當霍峻領兵離開後,偌大的漢中就只剩下黃忠、鄧芝所部的萬餘人馬。
曹魏從隴西撤軍後,大批曹軍都聚集在關中地區,一旦夏侯淵見漢中空虛,揮師越過秦嶺再來一次漢中之戰,以這點人馬很難擋住夏侯淵。
屆時漢中一丟,曹軍可順漢水而下威脅後路,屆時法正只能從秭歸撤退,這樣一來荊北的大好局勢直接崩潰,襄陽的關羽要麼投降要麼死。
所以為防此類事件發生,在擊敗李典後的第一時間,法正就讓霍峻和李恢返回漢中,畢竟隴西地區已經拿下,何必再冒險讓變故驟生呢。
而同均縣戰況一同傳來的,還有曹操放棄隴西地區,退守關中地區的驚天大訊息傳來,而這一訊息也讓東吳上下一片譁然。
曹魏在隴西的快速失敗,意味著大量漢軍精銳將被解放,而西涼諸羌早就蠢蠢欲動,如今曹操倉惶撤離,恐怕涼州劉備傳檄即可定。
偌大的涼州,根本就牽扯不了季漢一絲一毫的精力,因此要不了幾個月,劉備就能領軍順長江或者漢水而下支援南線、東線戰場。
南線還好說,畢竟曹操撤離隴西就是為了穩定中原,順漢水而下的漢軍無非是和曹軍換了一個戰場而已。
但東線的情況可就不妙了,東吳沒能拿下秭歸,益州軍也就能暢通無阻的進入荊州,夷陵地勢雖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漢軍肯定難以突破。
但後的江陵城,就宛若一顆釘子般釘在東吳的心臟上,若不能及時將其拔除,東吳就不可能專心在夷陵抵禦漢軍,畢竟大軍所需的糧秣、軍械等物資,都需要透過長江運輸,而江陵正好卡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