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名將就此落幕。

不知道于禁在離世前,在得知張遼、牽昭被重用後,有沒有為當初的倔強後悔過,但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啊。

言歸正傳

季漢和樓蘭國在“你情我願”的情況下,達成了一系列有關軍事上和經濟上的合作,所以雙方的關係還不錯。

也正是如此,樓蘭國將作為本次西征的情報來源地,西征戰役發起點,不過在這之前,漢軍先要掃滅在河西走廊作亂的胡人,穩定涼州局勢,保證大軍後路安全,之後才會同樓蘭合兵西征。

而樓蘭只是一個縮影,在西域地區靠近大漢的東部,臣服大漢的國家還有很多,雖然除了樓蘭明確變態外,其他國家都在觀望,但只要漢軍兵臨西域,他們一定會城頭變換大王旗的。

因此,看似魏延只帶了八萬兵馬西征,其實潛藏的遠遠不止,只要漢軍能一直勝利,加上大漢昔日的威勢,西征大軍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越過蔥嶺同三大帝國做上一回,以保障漢商在外的利益不受侵害。

……

除了軍事上的威嚇外,來自現代的魏延同樣熟知宣傳的強大,有些時候宣傳能達到的目的,是軍事不能達到的。

隨著近些年季漢和西域開始通商,雙方的經濟、文化自然會產生碰撞,不說對彼此知根知底,但大體的情況還是清楚的。

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魏延以高官厚祿徵集了一批畫師,並讓他們根據官渡之戰、白狼山之戰、赤壁之戰、隴西會戰這種大戰進行藝術加工,然後在木匠的協助下製作雕版連環畫,然後在印務總署進行印刷,最後讓來往兩地的商人將連環畫廣泛傳播於西域諸國,以及更遠的貴霜帝國,羅馬帝國,安息帝國。

在製作連環畫時,魏延秉持著“真誠”才是必殺技的理念,十分詳細的將大戰經過、兵力部屬等情況描述出來。

譬如官渡之戰,袁紹軍有七十萬,曹操軍有二十餘萬;

赤壁之戰曹軍有八十萬,孫劉聯軍有二十萬;

隴西會戰曹軍有六十萬,漢軍有四十萬,吳軍有二十萬,而且都不包括在後方轉運糧秣的輜重兵和民夫。

魏延撒謊了嗎?

他當然沒有!

這些兵力可是袁紹、曹操、劉備、孫權這些君主親口說的,君主重諾怎麼可能作假,倘若不信,可以去問問天下百姓,他們會給出答案!。

也正是如此,來自西域、三大帝國的商人們才會深信不疑,於是他們帶著連環畫和打聽來情報返回各自的國家。

當魏延的宣傳攻勢來到中亞和歐洲後,這些國家都沉默了,看看大漢是個什麼怪物,一場大戰雙方僅投入的兵力就上百萬,而後方所涉及的民夫更是數以百萬計,他們國家的總人口都沒這麼多,但轉念一想大漢有幾千萬人口,一切又覺得十分合理。

至於同時期的三大帝國,他們對大漢的態度各自不同,有人期待萬分,有人置若罔聞,有人惶惶不可終日。

羅馬帝國,他們雖然對強大的大漢有點發怵,但也就那回事,羅馬帝國從立國之初到現在經歷的戰爭還少麼,他們只是驚歎大漢的戰爭場面之宏大,動輒上百萬人,真是恐怖如斯。

至於羅馬帝國的統治階級貴族和元老們,注重的是絲綢之路何時能打通,東方古國的絲綢、瓷器他們太愛了,目前僅靠小商隊貿易往來很難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所以重開絲綢之路進行大規模貿易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且季漢不止有瓷器、絲綢等物,還有近些年崛起的茶葉,以及價格堪比黃金的白紙、蔗糖,價格低廉的雪鹽,以及其他的一些手工產品,這些都是他們所需要的。

作為高貴的、神聖的羅馬帝國貴族們,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他們自然應該享受,這些醜陋的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