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大漢以西
章武元年的上半年,對季漢而言是繁忙的一年,劉備稱帝、舉行科舉、吏治改革,太子督荊等,這些事放在任何時候,都是沒幾個月或幾年難以處理的大事,但當它們堆積在一起時反而更好處理,畢竟快刀斬亂麻這一招真的好用。
不過對於魏延來講,這段時間痛並快樂著,同劉妤成婚後自己算是徹底上了劉備的賊船,還是下不來的那種,自身利益和季漢繫結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而為了讓季漢這艘大船變得更加堅固,魏延來不及在家中享受齊人之福就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同參謀處眾人商討西征事宜。
西征,已經是季漢擺在明面上的大戰略,這一點不僅曹丕、孫權知道,就連河西走廊的諸羌、小月氏、戎狄、匈奴等部落,以及西域諸國都一清二楚,甚至連同時期的三大帝國也略有耳聞。
不過季漢一直對外宣稱西征是為打通絲綢之路,重開和中亞以及歐洲的陸上貿易,討伐物件是絲綢之路沿途不臣的諸國,並非涼州的胡人部落,所以,除西域諸國動作頻頻外,涼州胡人依舊我行我素。
可惜,在胡人的傳承中,並沒有假道伐虢這個概念。
對於即將到來的西征,季漢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不但召集了張飛、趙雲、馬謖、龐德、傅肜、馬岱、張南、牽昭、張翼、張苞等將外,還有法正、伊籍、劉巴等相隨左右出謀劃策,或在後方負責大軍後勤,或負責新得之地的安定。
另外還調集了三萬玄甲軍,三萬漢軍精銳,五千龍驤軍,五千羌胡義從騎兵,再加上器械營、工程營、親衛營等特種部隊,共計八萬兵馬出征,而像輜重兵、民夫這種從事物資轉運的人員,魏延沒有把他們算入其中。
至於八萬人遠征西域會不會太過託大,這一點魏延從未想過,先不說西域諸國的戰鬥力如何,西域諸國的心就從未團結在一起,有很多國家的稱臣國書,已經擺在劉備的案頭了,就拿西域強國之一樓蘭來舉例子。
樓蘭國,自大漢為其恢復國祚以來一直親近大漢,甚至大漢已經退出百餘年,樓蘭國內還設有迷你的西域都護府,不過統管西域都護府的管理是魏國指派的,但他們又不太清楚中原情況,魏國和大漢也沒啥區別。
樓蘭國也正因和大漢保持良好的關係,憑藉著樓蘭古道同大漢進行商業貿易,讓樓蘭成了西域諸國中實力較強的國家之一。
當季漢奪取涼州後,在魏延的宣傳攻勢下,樓蘭方面很快就明白了魏國和大漢的區別,考慮到曹魏勢力已退出涼州,如今掌握河西走廊的是季漢,於是樓蘭方面很乾脆的便和季漢政權建立外交關係並驅逐了魏使,一副唯大漢馬首是瞻的模樣。
劉備得知訊息後很高興,並連發幾道國書陳述兩家關係,隨後表示雙方可以在軍事、經濟、民生等領域進行深化合作,來共同面對流竄的胡人,以及西域混亂的局勢。
對於劉備提議,樓蘭方面也想過拒絕,不過當發現季漢下一步的戰略是西征後,他們很果斷的同意了劉備的提議,並希望季漢方面能派出一支教導團,來指導樓蘭國的軍事建設,同時也希望得到一批季漢的軍械。
樓蘭的請求得到劉備、文武百官的一致認同,隨後劉備拜不願與曹魏為敵的張遼為西域都護,領兵三千帶著一批淘汰的軍械前往樓蘭國,負責兩家在軍事上的合作。
這也是為何曾名震天下的張文遠,自從被季漢俘虜之後就銷聲匿跡的原因,畢竟人家在西域當二把手(一把手大都護張飛),不刻意關注他很難得到他的訊息。
不過同為降將,張遼和于禁的命運劉璋有些不同了,于禁在返回洛陽後,因受到曹丕的暗諷,明升實降,所以一直鬱鬱寡歡,在曹魏的黃初二年,蜀漢的章武元年病逝於洛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