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接受的,東西賣不出去,就代表著依靠漆器產業鏈,水產產業鏈生存的百姓、士商都會損失慘重,大量的手工作坊會破產,靠捕魚為生的漁民也活不下去,從而導致東吳陷入難以逆轉的財政困境。
至於挖掘內需什麼的孫權也想過,可看著剩下的五郡之地,以及僅有百多萬人口的東吳,就算范蠡來了也不行啊。
其實對於這些人的生死,孫權和江東士族一點都不在乎,不過百業凋零就意味著稅收要大減,而稅收大減就意味著無法維持大軍的日常所需,那最後只有裁軍一條路可走。
可現在強敵環伺,一旦他們裁軍自廢武功,曹丕和劉備肯定不介意在他屍體上踩一腳,所以孫權為此茶不思飯不想的,同樣也不再關注外部事務。
自古以來,當國家陷入財政困境時,一般都會選擇加稅來走出當前困境,可現在的情況不允許孫權這樣做,因為江東的賦稅本來就沉重,而凡事都怕對比,一旦再加稅恐怕會導致百姓大規模逃離,這樣的結果是孫權無法接受的。
直到現在,孫權才後知後覺的發現,東吳經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季漢綁架了,魏延用心之險惡讓他後怕不已。
既然不能加稅,又要走出當前的財政困境,那就只能效仿季漢進行改革以走出當前的困境,很快孫權就想到一個解決辦法——鑄大錢。
孫權也是果決之人,在想到辦法後就立即召叢集臣議事,並將試圖進行幣制改革,鑄大錢以解當前財政困局的想法告知了眾人。
不過讓孫權意外的是,除了諸葛瑾反對,嚴畯欲言又止外其他人皆默不作聲,都以沉默來回應孫權的新政。
大錢會帶來怎樣的危害,能走到今天這種地位的東吳重臣們一清二楚,但他們不會制止,也不能制止。
劉備對東吳的經濟封鎖,已經影響到東吳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於軍事、民生、經濟、政治等方面,這就意味著他們若沒有應對方法,不出三年,東吳將沒有錢糧來維持近十萬大軍,沒有錢糧來給官吏們發工資。
所以,儘管以東吳的情況鑄造大錢百害而無一利,但他們也不得不飲鴆止渴,現在死和將來有可能會死,是個人都知道怎樣選擇。
見眾文武沉默,孫權直接理解為預設,至於諸葛瑾的反對他視若無睹,於是讓顧雍、嚴峻、張昭等人負責鑄造大錢事宜,然後任命諸葛瑾為使者出使荊州,打算再做最後一番努力。
對此諸葛瑾只能長嘆一聲,隨後領命退去,當初在夷陵離別時的寄語他終究沒能完成,他愧對於文長的信任,愧對於那兩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警示之言吶!。
後面的事就很簡單了,恢復與東吳貿易之事被關羽、蔣琬、張松等人拒絕,並表示此乃劉備所下的命令,他們也無權更改,若孫權想要重開兩家貿易,可去成都找漢中王商討。
在得到明確拒絕後,孫權立即命嚴畯等人開展鑄造工作,不知是為對抗季漢的經濟侵蝕,還是為了更好的搜刮民脂民膏,東吳鑄造了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三種規格的大錢,用來對應季漢銀行所發行的金幣、銀幣。
大泉系列的貨幣和五銖錢的兌換比例是字面意思,即一枚大泉當千的錢幣,可在市場上可兌換一千枚足額的五銖錢,其餘的兩種兌換比例同樣如此。
而這樣的大錢,就意味著只要東吳的印鈔機開得夠快,民間的財富很快會被搜刮乾淨,以後導致物價飛漲,略微好轉的東吳經濟會直接崩潰。
不過孫權不在乎,士族們也不在乎,在天下紛亂的幾十年裡,他們用這個方法不知道渡過多少次傾覆之危,其他的都是假的,唯有府庫裡的五銖錢才是真的。
同時,孫權為了推動大泉系列貨幣快速普及,特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