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將提前近兩千年進入工業時代,而這也是魏延迫不及待的想結束中原戰事,將注意力集中在涼州、交州的原因。

當然,要想大漢提前進入工業時代,那麼統治階級觀念就必須改變,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漢武帝時期由儒家聖人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思想觀念。

倘若這一點觀念不改變,工業化都是無稽之談,不過空中樓閣一場空罷了。

所以在時代的浪潮下,再秉持著傳統觀念要不得啊。

……

選擇涼州,其實也沒什麼可說的,就和現在計程車族發展模式一模一樣,只不過從適宜的南陽換到苦寒的涼州罷了,一樣的有土地,一樣有部曲和現在沒區別,而魏延將他放在涼州的意思,他心裡也很明白。

不就是把他們樹立為典型,好將其他士族吸引到涼州來,從而使涼州逐漸繁榮,那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鄧氏,季漢是不可能讓他們吃虧,說不定他們鄧氏又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重現祖上榮光,於是鄧舉饒有興致的瞭解起來。

對於鄧舉的詢問,王甫自然知無不言,尤其著重介紹了高粱和白酒,雖然目前兩者還沒應用到實際中,但能得到魏延重視的東西,肯定蘊含了巨大的商機。

倘若不信可以回頭看看千金難得的蔗糖、白紙等物,以及運用廣泛的水泥,新式製鹽法下產量暴增的海鹽,在此戰中大放異彩的黑火藥,還有神秘的棉花等物,這些無一不證明了魏延的不凡。

所以,魏延多次強調的高粱和白酒,肯定蘊含了巨大的利益,若鄧氏能摻一腳,恐怕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也正因如此,面對魏延赤裸裸的誘惑在鄧氏內部產生了巨大的爭議,到底是維持現狀去涼州重新開闢新的格局,還是擁抱新政去荊州大興教育,這對鄧氏而言無疑是艱難的選擇。

最終鄧舉還是沒下定決心,打算先舉族南遷南郡落腳,然後再詢問在漢中的鄧芝後再做決定,畢竟他在季漢軍、政兩個方面上活躍了七八年,肯定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訊息。

就這樣鄧氏千餘人一邊收拾行囊,一邊等待宛城士民南下,然後一起前往季漢定局。

而在漢中的鄧芝也得到劉備的知會,也清楚魏延給出三個選擇的事,於是鄧芝想都沒想就立即派出親信順漢水而下傳話,讓族人們千萬不要被南中、涼州的利益所矇蔽雙眼,擁抱新政,投身到教育事業中才是鄧氏最佳的選擇,而且沒有之一!。

……

六月初

夏侯惇、于禁等人率先返回樊城,與曹仁、曹休、曹真,以及他們的兒女們團聚,只是沒想到只闊別了短短一年時間,曹魏就已經換了新主人,真是命運無常啊。

緊接著辦任務的遵守諾言,放被困宛城的兩萬士民離開,他們再和新野縣的鄧氏族人以及願意投奔劉備的百姓三萬人左右,在衛尉陳到的護衛下浩浩蕩蕩的南下荊州。

對於劉備派出陳到來保護他們周全,鄧氏族人和百姓們無不感激涕零,玄德公還是一如既往地仁義啊,看來他們沒選錯人。

至於在襄陽的關羽他們則要多等一段時間,至少要等大部分人過了當陽才會移交襄陽,要不然曹丕反悔了怎麼辦,十多年前的當陽長坂坡之敗可歷歷在目啊。

……

在江東

結束春耕的孫權越想越氣,越想越壓抑不住躁動的心,豫章一天不拿回來他連覺都睡不安穩,更別說處理糜爛的江東民政,於是孫權趁魏延離開荊州,季漢與曹魏交換人質之際,打算盡起東吳之兵奪回南昌城,奪回豫章,以保江夏的安全。

不過想法歸想法,殘酷的現實孫權必須先面對,本次荊州之戰吳軍先在南昌、海昏損兵折將,後又在洞庭湖水戰上栽了一個大跟頭損失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