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商量。
“鄧氏雖然沒落了,但其家族傳承完整,擁有完整的教育體系,鄧氏子弟雖無濟世之才,但為一縣主官,或太守、州牧的佐官還是綽綽有餘的。
在人才徵用方面,可先聘用鄧氏德行高尚之人,入童學、少學等學府為我荊州學子啟蒙,傳授治國安邦的道理。
至於其他鄧氏子弟,主公可先暫且不予任用,畢竟曹丕推出九品中正制,若我等不在選官制度上進行改革,恐怕會讓曹丕後來居上。
所以,吏治改革勢在必行。
不過主公不要擔心,在選官制度上臣早有腹稿,稍後會為您和孝直解答的。”
首先是政治上的補償,雖然沒能進入朝中參政,但教育體系也不可小覷,更何況在教育問題上魏延還會做出重大改革,這事留在以後再說。
“鄧氏傳承已久,雖然在百餘年前逢遭大難,致使家中子弟已經十不存一,但百年時光荏苒,其家中家眷、親族、部曲、奴僕等有上千人,再加上蒙受鄧氏恩德的百姓也會相隨,對失去經濟來源的鄧氏來講,這無疑是重大的經濟負擔。
淮南王劉安曾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季漢的每一分錢,都有每一分錢的用處,不可能使用國家財政來供養他們,就連主公不也是使用自己的內庫麼,所以為鄧氏找到能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重要。
主公,臣手中尚有三策,倘若有不足之處,還請主公、孝直不吝賜教。”
魏延略微停頓了一下,他對鄧氏的安排,可不僅僅是解決生存問題。
“第一,將鄧氏遷移到荊南長沙郡,在遷移到長沙郡後,我們可以在新開墾的土地上,以每人十畝的最低要求劃分給他們,倘若想要得到更多土地,必須為我國立下汗馬功勞才行。
至於生財之道,我想我們可以將一部分糧食運輸的工作委託給他們,讓他們從是運輸行業,一來可解決鄧氏的生存問題,二來也可讓我們騰出更多的精力,來開發百廢待興的涼州、交州等地。”
運輸行業,對鄧氏這種急需經濟來源計程車族來說,無疑是最快捷的,時間成本最低的,畢竟來回跑一趟也就一兩個月,各種糧食比起來快多就。
也不用擔心沒在運輸工具,鄧氏有得是錢,就算沒有荊州州牧府也會免費借給他們的,甚至連樓船都可以,畢竟季漢水師正全面換裝新式戰船,俘獲的樓船已經無用武之地。
“第二,可將鄧氏遷到毗鄰南中的犍為郡,除了在劃分的土地上翻倍外,還可將一部分甘蔗種植、製取蔗糖的劃給他們,不過只能銷售給府衙,不得私自售賣。
至於像蜀錦之類的,只要他們有本事可自行探索,我等不會加以限制。”
犍為郡的地理環境比長沙郡惡劣,若想讓他們心甘情願遷移到這裡,必須以重利誘之,所以除了土地外,十幾倍暴利的蔗糖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隨著南中被逐漸開發,大量蠻人被馬良剿滅、歸化,讓規整出來的大片土地被閒置,而作為長在地裡的民族,讓它空著一天都渾身難受。
不過現在季漢人口太少,加上南中地理、氣候條件惡劣,種植糧食收益不高,而種植是個在山地生長的甘蔗、桑樹等就非常合適,因此,擴大甘蔗、桑樹的種植面積勢在必行。
給其他人也是給,給孤立無援的鄧氏自然也可以。
“第三,可將鄧氏遷到新得的涼州,除了劃分的土地再翻倍外,可以允許他們有部曲,來對抗四處解決的羌胡,以保衛族中老弱的人身安全。
同時,在研究出如何使用高粱釀造白酒後,臣會將部分釀造份額作為賞賜交給他們,獎勵他們對開發涼州付出的努力。”
涼州百廢待興,正需要中原士族參與進來,而鄧氏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