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篡漢稱帝為藉口來推行九品中正制,將是最完美的方法,一個新王朝的誕生,再輔以一個全新的制度,或許阻力會小得多。

因此依在下之見,曹丕篡漢恐怕就在今年。”

其實一開始魏延以為在劉備崛起的情況下,曹丕除非腦子有問題不然不會篡漢的,因為這會讓劉備成為唯一的繼承人,雖然曹丕能得到劉協的禪讓,但誰不知道這其中的貓膩呢。

而劉備一旦成了名正言順的大漢繼承人,天下向漢之士恐怕會蜂擁而至,會讓季漢的實力暴增,從而讓魏國一統天下之路變得無比艱難。

不過當曹魏出現九品中正制的苗頭後,魏延就推翻了他之前的推斷,九品中正制幾乎是為士族量身定做的,曹丕為了對抗日益壯大的季漢政權,已經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自此以後曹魏將代表大漢士族力量。

“既然曹丕要篡漢,那我大漢的頭號擁護者南陽士族自然就成了第一打擊目標,這一點從曹操佔領南陽後就從未停下過,相信南陽士族對於這一點也看得十分透徹,這才有了後來的南陽起義。

既然如此,曹丕或者說潁川士族會放過他們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以鄧氏為首計程車族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舉家遷移到我國境內落地生根,要麼抱著祖宗之法不放,最後死在曹丕的屠刀下,而再無其他的第三選項。”

這應該是曹仁屠宛背後的政治因素,為曹魏代漢掃清最後一點障礙,因為南陽士族和潁川士族、河北士族不一樣,他們是依附於大漢的察舉制而發展壯大的,大漢存則他們存,大漢亡則他們亡。

舉個栗子

若鄧氏投降曹魏並接受了九品中正制,那他們會被大、小中正評選成上上呢,還是中上呢,更或者是下下呢,這些都是十分現實的問題。

更何況鄧氏已經衰弱百年,沒有拿得出手的人物可以進入曹魏權利中心,根本無法和其他士族競爭中正一職。

而士族鬥爭是殘酷的,其他士族不可能大發慈悲的讓出自身利益來幫助鄧氏發展,長此以往,鄧氏恐怕會被泯滅在歷史塵埃中,而這一點是他們萬萬不能接受的。

南陽士族的生存方式,就註定和曹魏走不到一起去,所以在曹魏代漢一事上,利益受到損害計程車族會團結在南陽士族身邊,同潁川士族、河北士族產生激烈的對抗,可這樣一來會導致曹魏內部動盪,而這一點是曹丕、陳群、司馬懿等人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本次南陽起義,將是解決麻煩的最好時機,所以最迎接南陽士族的必定是屠刀,相信南陽鄧氏不會看不明白的。

“屆時只需我等遣一能言善辯之士入新野向鄧氏陳明厲害,再加上伯苗(鄧芝)在我國效命,以他們的智慧應該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不過像鄧氏這種向漢之士,縱觀整個天下恐怕都不多了,所以我等不能讓他們受委屈,為彌補鄧氏遷離南陽而造成的損失,主公可在某些方面給予一定的補償,這樣既能彰顯主公之仁德,又能讓天下向漢之士皆入主公彀中。”

什麼故土難離,什麼祖宗之地不可棄,不就是利益原因嘛,說句不好聽的,只要錢給夠,就沒有拆不了的房子。

“文長此言有理,稍後孤會修書一封,讓國山同曹仁在協商完交換事宜後去一趟宛城,尋找鄧氏族長鄧舉勸說他來此處定居。

不過在補償上,不知文長有什麼建議呢。”

能讓鄧氏加入季漢,劉備自然是舉手歡迎,試問這種失去依靠計程車族哪個主公不愛,畢竟他們的興衰是與自己連在一起的,再加上鄧氏特殊的政治地位,他們的到來無疑是為劉禪找了個堅實的臂膀。

本著一事不煩二主的心思,劉備示意魏延繼續,若補償條件合適的話直接同意,不合適的話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