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一定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龐統在接到來信後,並沒有派人去驗證訊息,因為來信的不止有侯音、衛開,還有的友人、龐家族人也同樣來信,佐證了此事的真實性。

於是龐統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將情報轉送到後方。

龐統在看到信的第一時間,就立刻就想到此次南陽突變,一定會為隴西會戰帶來曙光,所以此事一定要讓魏延、法正等人知曉,如此才能在此次事件中,為季漢謀取更大的利益。

諸葛亮在接到密信後,也明白其背後蘊含的機會,繼續在交州糾纏會錯過良機,隨即邀請東吳新任大都督呂蒙,在荊、揚交界處相會和談。

季漢和東吳一見面,就在交州歸屬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最後還是諸葛亮把話挑明,東吳雖然名義上佔據交州,但實際上只有南海、蒼梧二郡罷了,甚至連個合浦郡都拿不下來,交州大部仍然處於士家的控制下,甚至在日南郡還存在分裂漢土的林邑國,你們東吳還要臉麼!。

所以,他們是佔據了交州,但那是因為包庇惡徒,從而被他們攻打下來士家的地盤,和你們東吳毫無關係。

至於拿下蒼梧郡,不過是對當年撕毀盟約,發動荊州之戰的懲戒罷了,你東吳都如此作態,又有何面目來指責我等。

諸葛亮此言,讓東吳諸將顏面無存,這不是指著鼻子罵他們無信無義又無能麼。

最後,經過雙方友好協商,東吳承認季漢對交州的佔領事實,同時,為了保豫章、廬陵二郡的安全神策軍必須立刻撤走,不得在二州邊界駐紮。

為了南海的安全,在蒼梧、合浦二郡駐軍不得超過五千,至於五郡總督費觀,呂蒙等人沒臉提,畢竟林邑國之事有點丟人。

隨後在荊州牧、東吳大都督二人的見證下,季漢、東吳兩家重新簽訂孫劉攻守同盟,正式宣告交州之戰歸於平靜。

當然了,在平靜之下卻蘊含波濤洶湧,隨著東吳平定山越,實力也開始快速提升,以目前雙方的矛盾,聯盟破裂已經進入倒計時。

在簽訂和平協議後,諸葛亮讓王芝將大軍一分為二,討夷將軍劉封領五千兵馬駐守蒼梧,防備南海的步鷺,安南將軍領五千兵駐曲江防備呂岱,同時與劉封互為呼應。

最後,諸葛亮領神策軍撤往江陵,注意是江陵,而不是長沙,因為諸葛亮很清楚,魏延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一定會利用南陽起義大作文章,而荊州軍一定會進兵襄樊策應。

至於東吳會做如何反應,諸葛亮並不擔心,相反,他還挺希望東吳硬氣一回。

畢竟魏延、諸葛亮、法正的菜已經準備好了,客人不來,豈不是白費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