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在開春之際北伐,為金禕、吉本等人復仇。

原以為此事就到此結束,在魏延召集法正、馬謖等人苦思破敵之策時,一封從上庸送來的情報,讓魏延等人找到了破敵的眉目,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漢軍會在襄樊之戰前取得重大突破。

二月初

曹操讓曹仁備戰南征,曹仁遂嚴令南陽太守東里袞為大軍籌措糧秣,並徵發勞役參與運糧、修築防禦措施等,全然不顧南陽士民的死活,本就飽受曹仁壓迫的南陽士民這下直接炸開鍋。

與其這樣……,不如……

南陽士民為何會反抗,直接原因在於曹仁,在於曹操,間接原因則是魏延,當然,這麼說好像有點牽強,總不可能魏延一直勝利也有錯吧。

自赤壁、江陵二敗丟失南郡大部後,曹軍只得退守襄樊防禦,曹操自知短時間已無力南侵,先後命樂進、曹仁在襄樊建立防線,抵禦孫劉聯軍的攻伐,至於曹操則搬師回朝,然後將戰略重心西移,奪取關中、涼州等地。

因為孫劉聯軍久久不至,曹操也就沒過多的關注南陽,只是命樂進加快建立襄樊防線,可得不到中原支援的樂進,只能選擇搜刮南陽士民,來完成襄陽、樊城一帶的建設。

隨後曹仁被拜徵南將軍督使荊北,為繼續完善襄樊防線,不擇手段在南陽郡大肆搜刮,無數次大徵勞役,致使民不聊生,百姓們苦不堪言,民怨四起,但懾於曹軍之兵鋒,南陽士民敢怒不敢言,只能咬牙默默忍受著。

然而,一味的忍受換來的不是曙光,而是更加無情、更加暴露的壓榨。

原本襄樊五萬曹軍的補給,是由中原統一供應的,但隨著漢中之戰開打,二十萬曹軍的糧秣補給已經讓中原苦不堪言,根本無力再供養襄樊的曹軍,於是曹仁只能繼續搜刮南陽士民,繼續加重賦稅,繼續加重勞役。

漢中之戰結束,南陽士民以為會迎來曙光,然魏延、法正在隴西地區的佈置被曹操洞悉,為了讓隴西會戰不再受糧草之憂,曹操持續向隴西地區輸送糧秣、軍械、銀錢等物資。

再加上要防禦從上庸而來的漢軍,曹操又向荊北增兵一萬,這樣一來,荊北曹軍的糧草問題非但沒有被解決,反而越來越重,自然而然的,施加在南陽士民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

這一次,南陽士族終於打算不忍了,這裡可是南陽,光武皇帝的起兵之地,他們能忍耐到今天已經算對得起漢帝劉協的了。

有許都起義的前車之鑑,南陽士族們吸取教訓,先明面上奉承曹仁,一應要求全部完成,成功將曹仁麻痺。

在暗地裡,卻聯絡士人和向漢之士,最後由宛城守將侯音、起義士人領袖衛開,以及諸葛亮、龐統的親族好友一起寫信給長沙的諸葛亮,以及上庸的龐統。

在信中,他們先大罵曹操、曹仁的無道剝削,南陽士民皆沸反盈天,而後闡述了南陽在曹魏統治下的慘狀,希望季漢能為他們起義提供幫助,併為他們計劃出一條可行的計策,用來推翻曹魏在南陽的統治,救南陽士民於水火。

南陽士族很聰明,他們沒有去找在南郡手握重兵的關羽,因為關羽不一定會信他們的話,就算信了也無處驗證,若心存顧慮又怎會全力相助。

但諸葛亮和龐統不一想,前者在南陽居住多年不說,岳父黃承彥在南陽也是響噹噹的存在,再加上居住南陽期間友人遍佈,諸葛亮對於南陽的情況恐怕一清二楚。

至於龐統就更不用說,他本身就是襄陽人,龐家在南陽的影響力也不弱,很多訊息就算他不去刻意打聽,也會有人送過來的,畢竟龐統也算是荊州士族的代表人物,雖然權力小了一點。

因此,找諸葛亮和龐統尋求幫助一定會事半功倍,能大大的節約時間,畢竟起義這玩意兒時間拖得越久,暴露的風險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