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趙雲被貶
益州,成都
“先生,在今日大朝會上,劉備大肆封賞西線將領魏延、馬謖、吳懿、張南、龐德等一干作戰有功之臣,不過在右將軍趙雲身上卻發生了異議。”
一黑衣小廝,對著諸葛瑾畢恭畢敬說到,此人是東吳駐成都諜報機構的辦事人員,負責將收集的情報匯總給諸葛瑾,讓他能更好的施行離間計。
“哦?,細細說來。”
諸葛瑾瞬間來了興趣,趙雲的身份可不一般。
在劉備微末時便相隨左右,就算其落魄時也未曾離去,可謂忠心耿耿,先後兩次救世子劉禪於危難之中,之後更是在漢中之戰勇奪武都、隴西二郡,為季漢能發起隴西會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劉備稱王后,遂被拜為右將軍、鎮西將軍、涼州刺史、持節鉞督隴西軍事,地位僅次於關羽、魏延、諸葛亮,甚至在權利上還大於張飛。
同時,趙雲也算是元老派的大佬之一,與糜竺一人主內,一人主外為元老派士人遮風擋雨。
不過隨著糜竺倒臺,魏延、趙雲等人又不在成都,致使元老派士人最近的日子不好過,很多人無端遭到的貶斥,讓元老派內部怨聲載道。
今日季漢朝堂再起波瀾,莫非要對趙雲下手了不成?。
“在今日朝會上,南中監察使李嚴、益州刺史董和、廣漢太守張肅等人聯合彈劾趙雲,言其:
右路軍在上邽作戰不力,鏖戰兩月餘毫無戰果,非但沒能牽制上邽的曹軍還在城下損兵折將,讓車騎將軍發起的隴西攻勢受挫,致使隴西戰局進入最不利的僵持局面。
因此,大王不應該嘉獎右將軍趙雲,反而要懲罰他,來以示賞罰分明。”
諸葛瑾聞言挑了挑眉,以李嚴和董和二人為主來彈劾趙雲,這是他沒想到的,不過轉念一想他就找到合理的解釋。
現在南中的甘蔗種植、蔗糖的生產、銷售等並未對外開放,依舊是由三家(黃家、糜家、董家)負責經營。
不過在前段時間,隨著糜竺驟然倒臺,三家之一的糜家被抄家沒收所有財產,南中的甘蔗份額自然就被讓了出來,目前同為元老派的趙府,以及蔗糖發明人的魏府聯合管理。
正所謂:自古財帛動人心
作為南中監察使的李嚴,曾經被魏延錘一榔頭,家裡窮得都快要飯了,面對如此大的誘惑恐怕很難抵擋得住吧,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和董家達成某種協定,吃下趙府那一部分利益,這很合理吧。
至於魏家那一部分利益,諸葛瑾認為除了劉備估計沒人敢動手。
再加上元老派遠離中原,想在季漢立足就只能擠壓益州士族的生存空間,這極大的侵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在糜竺倒臺後他們迅速達成共識,打算將元老派最後一個支柱給推倒。
不過諸葛瑾好奇的是,益州士人這麼幹,就不怕魏延攜大勝之威回來清算麼。
其實關於魏延會不會插手,作為始作俑者的董和,他十分清楚魏延是不會插手的。
他和魏延的關係不錯,經常在一起討論治理地方的政策,他能明顯的感受到隨著季漢統治範圍的擴大,魏延不再像之前那樣以地域來劃分派系,而是以不同的政治訴求來劃分。
就拿荊州派來舉例,荊州派在季漢政權佔據重要非常的地位,有諸葛亮、魏延、伊籍、馬良、龐統等名臣大將,在荊州派內部又有以諸葛亮為核心的荊北派、以魏延為核心的荊南派,以及以龐統為核心的矯正派。
倘若按照地域來劃分,出身義陽的魏延,馬謖、伊籍等應該算荊北派系,而並非如今的荊南派,所以,單純的以地域來劃分派系,是不合理,也是不負責的。
因此,魏延在私下裡就同董和說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