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出政令,鼓勵漢胡兩族通婚,在通婚後會在賦稅上給予一定的減免。
同時,魏延再次強調了戶籍制度,在雙方通婚後戶籍將隨戶主變化而變化,戶主若為漢籍,不管是本人還是親子、外子皆為漢籍,反之亦然。
很明顯,魏延這條政令是針對胡人的,畢竟大漢強大、繁榮,天下誰不以自己是漢人為榮,腦子有病才會嫁給胡籍之人。
當然,願意嫁給胡人的肯定大有人在,但魏延可不會管,正好當做反面教材來警示後來人,不要被所謂的愛情衝昏頭腦。
政令一經下發很多官員立馬品出味來,於是紛紛以響應車騎將軍的號召,不顧家人的反對娶了一房或者幾房胡女,拳拳報國之心讓旁人為之動容。
一切為了復興大漢啊!
……
視察完民情後,魏延在府衙分別接見了夏侯惇、張遼、夏侯充三人,對他們三人,魏延也是隻聞其名未見其人,尤其是後者他連名字都未曾聽說,要不是旁人提點他還以為是路人甲呢。
首先是夏侯惇,在和夏侯惇的交談過程中,魏延能感受到他和夏侯淵的不同。
夏侯淵脾氣火爆,過於仰仗自身的勇武,善勇而少謀,相當於至臻版的張飛,畢竟在統御大兵團作戰的能力上,就算張飛騎上赤兔馬也追不上。
而夏侯惇則與之相反,他雖同樣身負萬夫不當之勇,但從不自持勇力反而極其重視謀略,加上他又十分擅長處理政務,導致他明明是個猛將卻一身儒將氣質,很容易讓人忽略他是殘缺之人。
因此,兩人談話過程十分的輕鬆,魏延也沒自找不痛快勸夏侯惇投降,反而主動向他透露不會讓他前往成都,而是會留在南鄭小住一段時間,等時機成熟時再做打算。
夏侯惇何其聰明,有夏侯淵的前車之鑑在,魏延不就是把自己成人質讓曹操投鼠忌器,或者說在必要的時刻手下留情,這一點夏侯惇可太懂了,在做人質這方面他最有發言權。
於是夏侯惇向魏延保證,不會亂跑給你們添麻煩,自己就住在太守府哪兒也不去,一副把南鄭當成自己家的模樣。
見夏侯惇如此上道,魏延自然不會為難他,帶著夏侯淵參觀太守府,特別是以後要長住的地方著重介紹:
這床,是你堂弟夏侯淵曾經睡過的;
這張案几,夏侯淵曾和漢中王在次對飲;
這把兵器,是夏侯淵在演武場和黃老將軍大戰所用,反正魏延就噁心一下夏侯惇,滿足一下自己的惡趣味罷了,這不過份吧。
而夏侯惇則津津有味聽著魏延的介紹,甚至在有些時候還會詢問起當時的細節,這可把魏延給噎住了,於是暗道一聲晦氣後急匆匆的離開了。
在離開後,魏延立馬前去拜訪張遼,拜訪這位先後取得白狼山之戰、合肥之戰大捷,但一生卻充滿悲情色彩的傳奇人物。
在曹魏,就算張遼的能力再出眾,立下再多汗馬功勞,但他終究是個降將,始終得不到曹操的完全信任,地位崇高卻無實權。
甚至連張遼的徵東將軍,都是用來堵住他人攻擊曹魏不用外姓將領質疑的藉口,畢竟哪家的徵東將軍手下會沒兵啊。
在見到張遼後魏延將姿態放的很低,絲毫也沒把他當做階下囚來對待,反而對他十分尊敬,多次讓張遼上座以示尊敬。
魏延的態度讓張遼受寵若驚,不過他也有自知之明,連忙推辭魏延的盛情,並表示自己不過一階下囚怎能受此大禮。
不過魏延卻嚴肅的說道:
“將軍在白狼山之戰中,大軍突然與異族騎兵狹路相逢,在眾將皆言退時,將軍不以自身安危為重陳情力戰,此乃大丈夫也。
而後又以劣勢兵力,大破烏桓騎兵軍團,使襲擾我大漢邊地幾十年的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