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力勸張遼

離間計雖好,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就算諸葛瑾此刻趕往成都,並且成功離間季漢君臣,但訊息傳遞需要時間麼不是。

也就是說,離間計的見效時間要到明年開春左右,可以目前的局勢來看曹軍好像堅持不到明年,所以,他們必須儘快出兵緩解曹魏壓力。

不過在出兵一事上,東吳上下文武意見不一,雙方各持一詞爭執不休,都各有各的理。

而雙方爭論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萬一他們發起荊州之戰,季漢立刻放棄攻略荊北轉頭攻伐東吳怎麼辦,屆時他們拿什麼擋虎狼般的漢軍。

可別說曹魏攻南郡,東吳攻荊南行兩面夾擊之策,因為曹軍還有像宛城、武關道、均縣這類的麻煩要處理,一旦漢軍退了,他們肯定優先處理後方問題,怎麼可能同東吳夾擊季漢。

這一點也得到孫權的支援,畢竟他只想幫曹軍解圍,順便火中取栗謀劃一下奪取荊州,並不想惹火燒身。

因此,怎樣處理襄樊的五萬漢軍,以及駐守江陵的一萬漢軍,是擺在東吳面前必須解決的難題,很快,孫權就將目光落到江陵、公安上,聽說此二地是由糜芳、傅士仁駐守的。

似乎……

孫權的目光變得深邃,長於權謀的他很清楚,人心這個東西是最複雜的,也是最禁不起考驗的,當失去最後的利益羈絆,就是反目成仇的時刻。

……

自季漢取得大勝以來,整個大漢突然平靜了下來,三家彷彿都有默契一般,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只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蓄勢時間越長暴風雨就愈加的猛烈。

而魏延再一次離開了前線,前往漢中探望被押送至南鄭等待發落的夏侯惇、張遼、夏侯充三人,同時,他也要和法正完善戰略部署讓東進之策萬無一失。

在魏延離開下辯時,曹操從上邽調走萬餘兵馬入榆中,這讓上邽的防禦相較之前變得空虛許多,倘若此時季漢發兵去攻,肯定會取得不錯的戰果。

不過魏延並沒有這麼做,反而讓趙雲偃旗息鼓,領三千餘羌胡義從、步卒一萬餘在下辯駐守,協助劉巴清查武都郡。

魏延為何要清查武都郡,還不是稀少的人口惹的禍,在府衙內的田畝戶籍冊上,明確記載了建安二十年(215),武都郡內只有三萬多人。

沒錯,是三萬多人,而不是三萬多戶。

擁有七個縣的武都郡才三萬多人,平均算下來每個縣攏共兩千多人,就這麼點人口反正魏延是不會信的,至於百姓們去哪了,這有啥難猜的,問問當地豪強、士族不就一清二楚了麼。

還有當地豪強、士族不會真以為他只關心戰事,而忽略地方民政吧,膽子可真夠肥的啊,若魏延不借大勝之威做點什麼,難道要留著這些人給自己添麻煩麼。

漢中郡,南鄭

自漢中之戰結束後,魏延已經好幾年沒來過這裡了,不過和之前不一樣的是,如今的南鄭能感到非常濃厚的異域風情,很多穿著漢服的胡人走街串巷,嘴裡操著一股彆扭的漢語,惹得店家啼笑皆非。

還有一些胡人女子,嫌棄衣袂翩翩的漢服太過麻煩,直接動手略微改動讓其變得更加的修身,能更加展現出婀娜多姿的身段,此情此景,讓路過的百姓為之側目。

透過這些,魏延能直觀的感受到治羌策帶來的效果,也能證明他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雖然將羌人完全漢化非一日之功,但種子終究會有成長為參天大樹的一天。

魏延在走訪時發現,遷移到漢中的羌人,大多是以女子、孩童等婦孺為主,很少見到青壯年,其實這才是正常情況,因為部落裡但凡多點青壯就能養活女人和孩子,根本用不著投降大漢。

魏延見此情況,直接以涼州牧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