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伏擊
七月初
劉備立吳夫人為王后,此舉引起少府令糜竺的不滿,因為其妹糜夫人的名份至今是妾室,遂上書劉備希望能追封糜夫人為王妃,併入劉氏族譜。
劉備聞言不允,並斥責糜竺勿要干涉君王家事,而後又在私下對左右言:
糜夫人,商賈之女爾,豈能入我劉氏宗祠。
此言不知怎的在成都傳得沸沸揚揚,糜竺聞言後吐血三聲,大罵劉備不仁不義,早已忘記當年徐州之恩。
劉備聞言後大怒,欲殺糜竺。
不過在孫乾、簡雍、陳到、董和等人的苦苦哀求下,劉備考慮到糜竺功高勞苦遂饒他一命,而後革其官職,除其爵位貶為庶人,併發配至南中鐵礦。
糜竺的驟然倒臺,讓所有人猝不及防,不過還來不及他們仔細琢磨,很多聚集在魏延、糜竺等元老派周圍計程車子遭到劉備棄用,一時間人心惶惶。
不過在糜竺被押往南中後,成都傳出的另一則訊息,讓所有人恍然大悟。
糜竺在私下曾對左右說:
世子劉禪頑劣不堪,恐非明主也,二公子劉永年紀雖小,但天生伶俐,又好讀書,若大漢交到他手裡我等才可放心,更何況文長也曾誇讚過劉永聰慧,以文長之能總不會看錯人吧。
聽聽這是什麼話,你可是元老派的擎天之柱啊大,說話是要負責任的,不扶長卻扶幼,你們元老派想幹嘛,行伊霍之事?。
糜竺,你糊塗啊!!
至於糜竺口中的魏延,眾人很有默契的不談,誇個人怎麼了,我還經常誇鄰居家的小孩呢,這不能代表什麼。
作為季漢的政治中心,成都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攪動天下風雲,更何況糜竺倒臺這種驚天訊息,畢竟誰不知道他背後站著的是魏延。
……
七月份的秦嶺,是氣候最多變的,波及北方的乾旱彷彿對這裡沒有什麼影響,依舊電閃雷鳴,依舊傾盆大雨。
武關道
張遼使勁抹了一把臉,將飛濺到臉上的泥點抹淨,然後抬頭看向正在努力疏通道路的大軍,心裡全是憂慮。
從七月初離開長安後,張遼命令全軍放棄所有輜重,包括但不限於旌旗、甲冑、糧秣等,一切能延緩行軍速度的物資,只攜帶一把環首刀,一件單薄的衣衫,夠三日所用的口糧罷了,為的就是儘早趕到武關。
至於曹操囑咐的前、後軍應相距五十里以防漢軍埋伏,隨著越來越深入武關道,這一點早就被張遼拋之腦後,不是張遼不懂,而是實際情況不允許他這麼做,不然夏侯惇早就派人來提醒前軍保持距離。
武關道全長七百餘里,從丹水出發到武關,只有不到三百里的距離,而且道路寬敞,又可藉助水道來完成進軍,因此漢軍很快就會抵達武關。
而曹軍就不一張,從長安出發到武關有近五百里的路程,再加上武關道自出藍田縣後將深入秦嶺山脈,道路也變得崎嶇險要,儘管有霸水河谷可依,但行軍依舊十分困難
而且不要忘了秦嶺內部多變的氣候條件,這一點經歷過漢中之戰的曹軍深有體會,秦嶺每逢夏季多暴雨,山洪暴發導致道路斷絕的情況在秦嶺五道上每年都會上演。[陳倉、褒斜、儻駱、子午、武關]
此番種種,就預示著曹軍若按照一般的行軍方式,就算排除氣候因素,他們也不可能趕在漢軍之前抵達武關,張遼作為前鋒支援武關自然是越快越好。
所以,張遼讓全軍將士只攜帶三到五日口糧不等,並傳令前方關卡準備好大軍所需的糧秣,每路過一個關卡就可重新補給,這樣一來大大減輕了士卒的負重,能加快行軍速度。
這樣的方法用在人數不多的前鋒還行,可後方的曹軍主力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