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通行,這也是車馬大道被破壞後二十萬聯軍無法寸進的主要原因,畢竟二十萬人過去容易,但二十萬人的飯碗可過不去。
不過瓦罕走廊和河西走廊不同的是,前者最窄處還是太寬,而且因為地勢的原因很難修築要塞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敵人只需留一支兵馬警惕要塞之敵,大軍就可暢通無阻的向腹地進軍。
但後者最窄處不但狹窄,而且還有峽口要塞扼守其中,在過去的數百年時間裡,那裡是胡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
所以,只要這支深入腹地的奇兵出現在瓦罕走廊,不管他們是成功斷絕漢軍的退路,還是被漢軍擊潰,他們的出現都會給聯軍主力釋放一個謀劃成功的訊號。屆時他們定會從小路包抄漢軍後路,對正在奮戰的漢軍形成反包圍,然後圍而殲之。
考慮到這一點馬岱撤軍也無可厚非,畢竟他手中的兵馬滿打滿算才三萬人,而且其中安西軍才佔總兵力的一半不到,因此每個人都要用在刀刃上,而像這種危及數千將士性命的事能避則避,更何況後方還有楨中城和疏勒城作為最後的防禦手段。
而在馬岱決定撤退後不久,在無雷國嚮導的帶領下,這支聯軍奇兵在蔥嶺中艱難跋涉數日後終於出現在瓦罕走廊入口處,不過他們顯然來晚了一步,因為漢軍已經盡數離開瓦罕走廊,正向數百里之外的楨中城而去。
見漢軍逃之夭夭,領頭的貴族將領狠狠的罵了幾句,想他為了斷絕漢軍的退路,從白瓦沙出發翻越蔥嶺,期間不知經歷過多少千難萬阻,不知多少人在行軍途中付出生命,從出發時的五萬人到現在的四萬人就可見一般。
他這麼做不就是為了立下首功以做晉升之階麼,可如今以作戰頑強聞名遐邇的漢軍竟然毫無骨氣的望風而逃了,你說這讓他怎能不憤怒。
不過憤怒歸憤怒,他還沒有被憤怒衝昏頭腦去銜尾追殺撤退的漢軍,畢竟他們這支兵馬連續行軍兩三個月早就到了極限,在完成戰前佈置的任務時已是強弩之末,心中的憋著的那口氣也散了,現在去追擊除了給漢軍送軍功外,恐怕也佔不到什麼便宜。
於是在聯軍的目送下,數千安西軍步卒全須全尾的從瓦罕走廊撤退至楨中城固守,在未來幾個月時間內,他們將在此面臨數十倍於己身之敵的圍攻。
……
五月中旬
在漢軍主動退避下,十數萬聯軍經過長達一個月緊鑼密鼓的勞作下,終於將被漢軍摧毀的絲綢之路初步恢復,雖然不能恢復到去年的通行水平,但勉強能容納輜重車輛通行。
再加上從二月中旬出征開始算起,迄今為止他們已經在瓦罕走廊耗費了整整三個月時間,甚至就連薩珊王朝、羅馬帝國的軍隊都在馬拉坎達完成整合,並正向瓦罕走廊緩緩而來。
所以,貴霜帝國的負責人為了不被他人恥笑,在留下三萬人繼續拓寬道路,以及防備漢軍騎兵襲擾糧道後,便直接領兵二十餘萬揮師東進,目標直指五百里外疏勒城的衛星城——楨中城。
而在貴霜帝國軍走出瓦罕走廊後不久,薩珊和羅馬組成的二十萬聯軍也踏入瓦罕走廊,預計在一個月後抵達疏勒前線。
……
六月初
二十萬貴霜帝國軍抵達楨中城下,然後他們很快就將楨中城包圍得水洩不通,並沒有遵循圍三缺一的原則,看起來他們並沒有將漢軍放在眼中,而是抱著全殲城內之敵的目的來的。
然而自攻防戰發起後,殘酷的現實給了他們狠狠一擊,將他們打得暈頭轉向。
在發起進攻後,他們先是面對從城牆上激射而來的弩箭,缺少鐵質防具的他們傷亡十分慘重,而在付出極大的代價接近城牆,並利用雲梯車攀上城牆後,他們才發現噩夢不過才剛剛開始。
因為他們看到的對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