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弘農郡的百姓們先是遭遇戰火荼毒,後又被滔天洪水侵襲,家中錢財在戰亂和洪水中皆盡遺失不說,甚至在洪水結束後,還出現了人人皆披麻戴孝的慘狀。

臣作為弘農會戰的指揮官本就對不起他們,如今更是要違背當初許下的諾言棄他們不顧,這一點臣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所以臣請陛下明察秋毫,早日下令讓原弘農百姓返回原籍,好讓他們早日接受朝廷的補償和陛下的恩賜,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安穩人心,也好和我們一起參與到災後重建工作中來,早日恢復弘農郡的正常生產活動。”

其實魏延是個很現實的實用主義者,倘若此事和他沒關係,那他一定會無條件支援諸葛亮,因為這樣對大漢的發展是最有利的。不過弘農的百姓淪落到今天這種地步他難辭其咎,所以本著盡力彌補的想法,他才會違背本心選擇罕見站在諸葛亮的對立面,否則他吃飽了撐得啊。

“愛卿所言甚是吶,先賢有云:人無信不立,自然這對於國家而言更為重要,大將軍當初許下的承諾自然是我大漢許下的承諾,所以理應執行。

不知太傅如何看?。”

一臉便秘之色的劉禪先是贊同了魏延的觀點,但很快他就把鍋扔給了一旁的諸葛亮,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這種二選一的選擇題註定有一方失意,這讓性格軟糯的劉禪如何抉擇。

“陛下,大將軍此言臣萬萬不敢苟同,在數年前幷州的確不能和弘農郡相提並論,不管是治安方面還是經濟方面都遠遠不如。

但隨著幷州被光復,以及五年發展規劃出爐,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臣和諸位同僚們一直將發展幷州作為工作的第一要務,加上諸位將軍掃清幷州胡人為發展創造穩定的環境,以及豐厚的礦產資源為幷州提供財政支援,因此這些年幷州變化很大。

臣甚至可以負責任的說,如今的幷州已經不是剛剛遭遇戰亂和自然災害的弘農郡所能比擬的,再加上幷州還有我大漢第一條軍民兩用鐵路,其繁榮程度甚至已經能和漢中相提並論。

因此,臣認為只要給這些百姓相同,乃至更加豐厚的補償,譬如土地、金錢、免稅,乃至免費教育等等,相信他們在幷州和弘農之間做選擇的話,恐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

因為幷州繁榮的工業會帶來很多就業機會,從而讓他們賺取到很多的金錢,進而改善生活和實現階級躍遷,這對苦了一輩子的百姓而言是比金子更珍貴的機會。”

對於魏延的話,諸葛亮毫不猶豫的反駁道,魏延這個人非常喜歡當甩手掌櫃,往往在定下大的發展規劃後就很少關注發展細節,再加上這幾年一直忙於戰事,恐怕他對幷州的印象還停留在三年前。

可魏延也不想想,在擁有絲綢之路財力支撐的季漢,在發現幷州出現大量礦產資源後,怎麼可能不傾盡全力去開發。倘若不是受制人力資源匱乏的原因,恐怕幷州短短几年之功取得的成就,要比南中十年之功還要大。

“另外,為了加強我國對偏遠地區的控制,我等又上馬了兩條新的鐵路基建計劃,再加上明年會在茅津渡假設新的鋼鐵大橋,所以我國目前的鋼鐵缺口依舊驚人。

而且令人遺憾的是,因為要支援孝直攻滅東吳,目前從澳洲到大漢的船運已經陷入停滯狀態,導致澳洲的鐵礦石無法透過船運運輸到本土冶煉,致使我國鋼鐵產量一直原地踏步,這對我國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因此,臣希望陛下能慎重考慮臣的建議。”

在聽完諸葛亮的話後,劉禪這下徹底麻瓜了,一邊是大漢一直所堅守的仁義道德,一邊是能影響大漢未來幾十年發展的長遠規劃,這讓能力本就平庸的劉禪陷入兩難的抉擇。

此時此刻,劉禪多麼希望劉備能從墳墓裡爬出來,然後告訴他現在該選哪一個。因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