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說到,他們可是有專用的情報通道,竟然比城中百姓更晚知道,這裡面沒鬼誰信吶。

曹軍的陰謀?,還是曹軍的疑兵之計?。

龐統有點不確定,因為此事太過詭異了,他也不敢妄下定論,只得先將其擱置一邊,待以後得到更多的情報再來下定論。

沒回答張飛的提問,龐統將目光轉回漢中之戰,在心中默默計較片刻後他得出結論,隨後迎著眾將的目光一字一句的說道:

“漢中之戰即將結束,我們贏了。”

“哦?,軍師何出此言,就算曹操撤走了萬餘騎兵,在上邽露出的空檔會牽扯一部分兵力,但曹軍在漢中一帶還有超過十萬的兵馬,在敵我態勢對比上,仍然佔據較大的優勢,何以言敗?。”

這倒不是張飛問的,而是一旁的張南,張飛還在琢磨曹軍散播訊息的目的,沒怎麼聽龐統說話,但他也認同龐統的判斷,漢中之戰他們贏了。

但在張南看來,雖然孫權在合肥開闢了新的戰場,的確會牽制曹軍部分兵力,但在其它的州郡內還有大量曹軍守卒駐紮,根本不用動用漢中之兵。

也正因如此,張南才會發出剛剛的疑問,他什麼,畢竟他也想成為智勇雙全的大將軍,而不是衝鋒陷陣的戰將。

“孫權發動合肥之戰,帶來的影響不止體現在軍事上,還會對逐漸平穩的中原產生巨大的衝擊,讓其重新混亂起來,若曹操此時擅動中原之兵,一些心向漢室的義士定會振臂一呼,屆時就不是漢中的問題了。

其次,孫權一旦攻入豫州,那漢中曹軍依賴的黃河水運將徹底斷絕,得不到中原糧秣支援,就算曹軍有百萬兵又如何,不過是冢中苦骨罷了。

最後,曹軍兵將多數來自於中原,若江東進軍的訊息傳來,曹軍上下定會憂慮家眷安危而不能安心作戰,再加上長時間作戰不利,在要塞前屢遭挫折,士氣崩潰已成定局。

所以,曹操必定撤軍。”

對於張南的提問,龐統倒很耐心的解釋起來,麾下將校能不恥下問,他高興還來不及呢,畢竟漢中之戰一旦結束,劉備勢力將會迎來跨越式的發展,能獨當一面的將校是越多越好。

只是這些人是劉備的部屬,又和魏延相交甚篤,終究不能為他所用,可惜啊。

“那江東為何不攻取荊州?”

張南問出很多人的心聲,江東對荊州的渴望都快寫在臉上了,而且相較於合肥的陸戰,在荊州作戰更能發揮他們的特長,這一點讓他們很不解,也是他們對流言嗤之以鼻的原因,在他們看來孫權打荊州好像合理一些。

“鼠輩之間的利益之爭罷了,不值得一提。”

龐統搖搖頭,並沒有在這上面多做解釋,對他們而言需要懂的時候自會懂,不需要懂的時候懂了不過徒增煩惱。

從龐統的語氣不難看出,他對江東是抱有怨懟的,除了孫權以貌取人有點不禮貌外,還有江東上下的排外性,讓以他為代表的荊州勢力,在江東碰得一臉灰有關。

赤壁之戰後,戰勝曹操的江東一時風頭無兩,一部分荊州世家認為荊州必被孫權所得,隨即就起了小心思,打算提前投靠江東來取得先機,在孫權取得荊州後獲得更大的利益。

而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無疑成了最佳選擇,但荊州勢力低估了江東的排外性,別看淮泗集團和江東集團打得不可開交,一副恨不得弄死對方的模樣,但在面對外來勢力來瓜分蛋糕時,他們卻出奇的團結,將荊州勢力打得潰不成軍,最後以龐統狼狽退回荊州而告終。

這些事情讓心高氣傲龐統心生怨懟,瞧瞧人家諸葛亮,從投靠劉備起就被委以重任,讓背後的荊州勢力也賺得盆滿缽滿,很多士族都完成階級躍遷。

再看看他們自己,投孫權不成反被劉備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