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玄甲 神策 龍驤

“文長,募兵制雖好,但吏治改革尚未施行,若再推動軍制改革恐怕益州文武會有異議,會讓地方動盪不安的。

不如再等些時日,待印務總署完成對《蜀律》印製工作,將吏治改革完成後再來改革軍制,你看如何?。。”

魏武卒劉備知道,陰晉之戰劉備也知道,募兵制帶來的好處劉備更是知道,因為在募兵制下兵員的補給、軍械將由朝廷供應,和各級將校再無瓜葛,也就不存在主公的主公不是我的主公。

這種削弱地方加強中央的變法,作為君主的劉備自然是樂意見到的,不過劉備能看明白,那些掌握兵權的文臣將校們自然也能看明白。

而這種削弱地方加強中央集權的國策,恰恰是士族們不願意見到的,他們能容忍吏治改革,因為不管再怎麼改革,還是需要他們來治理地方的,畢竟知識掌握在他們手中。

但軍制改革就不一樣,中央剝奪了地方的兵權,那失去兵權計程車族算什麼?。

不過是待宰的羔羊,被收割的韭菜罷了,這讓作威作福兩百多年計程車族怎麼能忍,所以,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和一定會從中作梗阻礙募兵制的施行。

當然,張飛和關羽除外。

大漢和大唐不同,唐玄宗提出募兵制時均田制已經崩潰,從而導致府兵制崩潰,已經影響到大唐的既得利益者們,所以當唐玄宗推出募兵制後,很快得到支援並迅速推行。

但大漢就不一樣了,天下雖然動盪幾十年,可既得利益者士族的權勢、利益非但沒被削弱,反而因皇權衰落對地方的控制趨近於無而變得更加昌盛。

你魏延搞個吏治改革限制太守也就罷了,因為他們也挺怕遇到不要臉的太守,不過魏延搞個軍制改革,自己限制自己他們是萬萬不能接受的,還有你魏延是哪邊的,信不信把伱開除士籍!。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劉備才沒同意軍制改革,你魏延是不在乎士族,也不在乎自己的安全,但他不能不在乎,在這種時局提出中央集權的天下又有幾人,恐怕連孔明都做不到吧。

文長之心,日月可鑑啊!

“主公,可時間不站在我們這一邊,曹操佔據中原膏腴之地,在地域、人口上都是我們的幾倍,這就相當於我們平穩發展一天,曹操就能發展三天,我們發展一年,曹操相當於發展三年。

此消彼長之下,我們和曹操的實力差距,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拉越大,勝利的天平只會向曹操傾斜。

短時間內天時、地利、人和的確被我們所佔據,不過將時間線拉長,拉長到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再來看,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曹操矣!。

因此,我們不但要改革變法而且必須快,最好在三年之內初步完成,而後聯合江東北伐曹操,不能給曹操時間發展,否則我等早晚被其所滅。”

為什麼是三年而不是五年,這個問題不要問魏延,要問就去問漢水,為什麼會在三年後發大水。

很明顯魏延在偷換概念,曹魏的地域是大,人口也有上千萬,但他們內部的問題也很大,這些才是讓曹魏不能靜下心來發展的重要因素,畢竟隔三差五就有個地方舉旗叛亂,擱誰也受不了啊。

而且曹操年齡增長,關於接班人的選擇卻遲遲未定,這讓中原世家形成以公子曹丕、公子曹植的兩大奪嫡集團,加上漢中之戰曹軍戰敗,讓這場政治鬥爭愈演愈烈。

所以,曹魏前期的發展速度並不比季漢快多少,甚至在很多方面還不如季漢,畢竟季漢疆域不過二州之地,許多突發事件都能及時處理,不像曹魏傳個政令都要好幾個月,但這種幸福的煩惱,是劉備渴望而不可及的。

對了,千萬不能忽視江東,從建安十四年開始征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