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但他們所做的每一份勞動都會得到同等的報酬,這就意味著如果不想被餓死,就必須主動參與勞動。
待五年期滿之後,只要稽核透過就成為了一名漢人,到時候可以以個人或者家庭為單位向大漢內部郡縣移民,為這一場長達十年的贖罪之旅畫上句號。
當然,參軍、立功、發明創造等都可以縮短懲戒時間,反正魏延只是向外界傳達一個意思,不管你是異族人還是罪犯,只要肯付出勞動改過自新,他願意給這些人一條生路,畢竟和命比起來,十年還真不長。
魏延這麼做是吸取了大洋彼岸的教訓,因為每個人都有思想,也有不同慾望和訴求,若一味的壓榨而不給希望,早晚有一天會爆發一場顛覆大漢的動亂,因此,十年換自由的制度就應運而生了。
三級懲戒制度因草創不久的緣故,肯定會有很多的不足,也有很多規則不合理,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改善,不過相信它會越來越好的。
馬良在接到信後,立即成立了一級懲戒營,並從營中遴選五千餘勞作兩年的南蠻、罪犯,並利用舟楫運送至成都,他們會先在這裡登記造冊,然後再前往漢中勞作。
和後來人相比,他們無疑是幸福的,因為趕路的時間也是算在懲戒期裡的,一來一去至少節約半年有餘。
……
其次是稅收問題,目前的苛捐雜稅實在太多了,多得一張紙都快寫不下,要知道這還是魏延取消了一部分稅收,不然換算下來種一畝地甚至還是負產出。
所以,如何減輕壓在百姓身上的擔子,讓百姓們輕裝上陣,就是魏延以及季漢政權丞待解決的頭等大事。
對於賦稅方面,魏延表示他啥都不懂,他又不是百度真以為遇到問題就搜尋一下啊,所以在賦稅一事上,他沒有資格推陳出新,只能在東漢的稅收基礎上改革,同時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首先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自廢除桓、靈二帝以來強加給百姓們的稅收條目,單單這一舉措就讓百姓們大鬆一口氣,至少不需要借錢才能交得起稅,也不至於到最後還不起債,只能賣身於士族成為佃農。
漢承秦制,東漢承西漢制,因此很多政策方針都有相似之處,稅收自然也不例外,大漢賦稅條目主要有田租、人頭稅兩種,以及其他的一些雜稅。
大漢的田租很低,只有三十稅一,按照一畝土地產三石糧計算的話,一畝土地一年僅需要交一斗糧的稅。
晁錯在《論貴粟疏》有言: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
這樣算下來三十稅一,平均一人一年不過交稅一兩石糧,以當時的糧價來算不過一兩百錢。
不過現在採用精耕細作,又使新型農具,再配合農家肥,讓糧食產量有大幅度的提升,以荊州的標準糧價來算,一人一年交田租大概在一千錢左右。
不過在大漢田租是小頭,人頭稅才是真正的大頭。
人頭稅分為算賦、口錢兩種
口錢:七歲頭錢二十三,也就是說從七歲開始起徵人頭稅,直到十五歲終止,每年都要交二十三錢的口錢。
算賦:十五歲至五十歲每年出一百二十錢或數十錢,商人與奴婢加倍。
但規定是規定,到地方就不一樣了,有些地方的官吏在人頭稅上做文章,上下其手,巧立名目,讓本來就沉重的人頭稅,成了壓倒百姓最後的一根稻草。
再加上其他雜稅,像市稅,芻稿稅,魚稅,鹽鐵稅,資產稅,酒稅,利息稅等,此番相加讓百姓們苦不堪言,一年勞作所得甚至入不敷出,一旦遇到災年,註定會流離失所,賣身為奴。
[人頭稅太過複雜,詳細寫下來至少要好幾千多字,這裡就不再詳談。]
漢朝的稅收政策,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