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是感慨之色,漢中當年的真實情況遠比寥寥數字描述的還要殘酷,還要讓人痛不欲生。
張魯永遠也忘不了,在一間破舊、狹窄的民居內,數人圍坐在鍋邊等待食物成熟,至於鍋中翻滾之物,不談也罷,不談也罷。
“彼時的漢人,和異族人又有何區別?,不過是一群被慾望所驅使的野獸罷了。
而後外舅治理漢中,用重刑懲治不法,用五斗米教教義為百姓重樹道德,這才使漢中德治恢復,不至於淪為人間汙濁之地。”
魏延堅信,是個人都喜歡被誇獎,無慾無求的張魯也不例外,只要他開心了,說服張魯出仕還不是手到擒來。
“文長,你太過天真了,教化異族自武帝時期就有之,但教化多年也未見成效,你可曾知道在大漢動盪時,歸附大漢百餘年的南匈奴悍然反叛,致使河套地區淪為異族牧馬之地。
可見對異族行教化之舉,不過是腐儒們的一廂情願罷了,異族就是異族,只有死了的異族才是最好異族。”
張魯搖搖頭,被魏延天真的想法給弄笑了,外聖內王那一套在治胡上,是永遠不管用的。
在張魯的語氣中,魏延聽出了譏諷之意,而後轉念一想,覺得自己可能被誤會了,讓張魯以為他是儒家子弟。
哎,又是一個拿半截話就跑的人。
“外舅,小婿奉行依法治國,還請您不要誤會。
漢中百姓能恢復道德,除了外舅的引導外,還和我華夏之民的傳承,以及百姓心存敬畏有關。
華夏曆代君主披荊斬棘,為後繼者開闢生存之地,歷代先賢著書立說,為後世樹立道德底線。
借用先賢張載的幾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嘖,屎盆子鑲金邊,對不起了張大家。
“但異族不同,他們沒有源遠流長的傳承,心中自然沒有敬畏,也就不存在道德,像他們這種毫無道德之人,只是一群被慾望驅使的野獸而已。
生於慾望,亡於慾望。”
用儒家那一套去教化異族,前世的經驗告訴魏延是行不通的,所以他打算從異族信仰入手,讓張魯利用五斗米教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積年累月之下肯定會有所改變的。
當然,這肯定得先打服了再來談信仰,況且魏延治胡又不是隻依靠這玩意兒,他要從肉體、信仰兩個方面入手,他還不信解決不了異族之患,不過這些要等到棉花、甘蔗、海鹽等物的出現。
畢竟耗費錢糧去征伐異族,怎麼看都是一筆血虧的買賣,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自詡精明計程車族才不會幹呢。
“可這太難了,太難了啊!”
張魯認同魏延的看法,但要做到這一步恐怕此登天還難,畢竟異族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整體,很容易被其他異族所影響,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可不是說說而已。
“正因如此,才需要外舅出山濟世,作為道德天尊的信徒不應該以傳播道教教義,教化世人向善為己任嗎?。”
你張魯不是自稱教主麼,發展信徒合理吧,教化世人合理吧,既然都是人,那異族和漢人在天尊眼裡又有何區別呢。
“哎,讓老朽考慮考慮吧。”
魏延畫的餅是挺美好的,但他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歸隱山林,如今又要去塵世間走一遭,這讓張魯躊躇不已。
“外舅,益州吏治已經革新,不過一直隱而不發罷了,但我也可以透露一二。
鑑於南中五郡地廣人稀,人口少但成份複雜,為便於管理減少不必要的財政支出,所以,南中五郡將不再設立太守、郡尉等官吏,直接設立南中總督府,用以管轄南中五郡(越嶲、朱提、牂牁、益州、永昌)。
設立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