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脈上,先用石塊圍成巨大的蓄水池,而後用泥土填充空隙,最後再用水泥對其加固、密封,就這樣,一個非常粗獷的蓄水池,便建立完成。

待建立完成後,馬謖便讓軍士們在山上收集積雪,堆積在蓄水池內,並收集一些泉水倒入其中,加快雪的融化,如此迴圈往復,要不了多久所有蓄水池就能被添滿。

馬謖估算過,蓄水池的水只要稍微節約一點,再加上繼續下雪或者下雨,用幾個月還是沒問題的。

待完成這些佈置後,馬謖就開始思考,如何向魏延稟報此事,畢竟當初得到的軍令,是當道據守斜關阻擋曹軍的攻伐,而不是讓開斜關,在山脈中牽制曹軍,所以,他愁啊。

早死晚死,早晚都要死,馬謖索性也不管了,思考片刻後,直接動筆寫下開篇第一句話:

[居高臨下,方可勢如破竹]

……

……

……

在最後,馬謖考慮到依靠高山防守,肯定會消耗很多的箭矢,僅憑斜關、雞鳴要塞的儲備情況,是遠遠不夠的。

既然魏延不給人,物資總要給點吧,所以他請求魏延,支援兩百張大黃弩、一萬支弩箭、一萬支箭矢,以及一千支弩槍。

在檢查一遍,並沒有發現任何疏漏後,馬謖遣人將此信送回陽平關,自己則繼續佈置防禦,運輸物資到山中儲存,估計信抵達陽平關時,正好曹軍來襲,所以時間緊迫吶。

……

本來,馬謖這般安排是沒問題的,雖然不符合魏延“結硬寨,打呆仗”的戰術方針,但也符合魏延提出的,以襲擾曹軍後勤為主,將正面交戰,變為消耗戰的戰略方針。

再加上魏延對馬謖的縱容,以及張合即將出現在斜關,不過違抗軍令而已,魏延肯定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好死不死,馬謖求援信的第一句話:

[居高臨下,方可勢如破竹]

瞧瞧這句話,直接讓魏延dna動了,瞬間聯想到街亭之敗,同樣是防守,同樣是張合,同樣的關乎戰局成敗,莫非馬謖故態復萌。

至於後面的內容,魏延直接忽略,畢竟信裡也說得含糊其辭,而後他將軍機大事扔給法正,不顧法正的阻攔,親領兵馬五千,帶上馬謖所提到的軍械物資,快馬加鞭的向斜關趕去。

他很想瞧瞧馬謖在想什麼,莫非張合真就這麼神奇,馬謖一遇到他,就恢復出廠設定了?。

誤會就是如此奇妙,一個人闡述不明,一個人印象固化,只是令魏延想不到的是,他在去往斜關的路會充滿曲折。

章節名錯了請忽略我馬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