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居高臨下
斜關,坐落於褒斜道中段,一座兩年前建立的關口,是在斜谷關被曹軍所得後,為防備曹軍突然南下,張魯命張衛選擇險要之地,依山而建,用來警戒曹軍偷襲。
沒有聽錯,是警戒不是防禦。
所以,斜關不像散關為天下人所熟知,也不像散關擁有高高的關牆,除了關前地勢非常狹窄外,和散關比起來,一點優點都沒有。
如果不是褒斜道更加難行,不利於糧秣轉運,曹操肯定會選擇從這裡行軍,而不是去死磕散關。
馬謖抵達斜關後,發現斜關關牆矮得離譜,才二丈高不到,像這種高度,只需三四個人合力,搭個人牆便能攀爬上去,指望這種關牆來防禦曹軍,恐怕廉頗覆生他也沒轍。
為此,馬謖苦思冥想,在多次登臨周圍山脈考察後,隨即改變策略,他打算放棄斜關,利用周圍陷落的山川,來同曹軍作戰。
當然,說放棄斜關的意思,並不代表馬謖就大開關門,直接放曹軍透過,而是它將不再作為防禦的主陣地,在事不可為時可以直接放棄,向後方撤退讓曹軍透過,馬謖敢這麼做,還是和褒斜道有關。
褒斜道,一直是跨越秦嶺與漢中、關中相連的要道,南起漢中褒中褒谷口,北至關中郿縣斜谷口,全長近六百里。
在秦慧文王時期,司馬錯、張儀伐蜀,正是由此道進軍,彼時褒斜道還是山間穀道。
而後秦相范雎,為加強蜀地與關中聯絡,大力發展秦國同巴蜀之間的往來交通,遂修建瞭如今的褒斜棧道,自棧道開闢以來,褒斜道便有“棧道千里,通於蜀漢,使天下皆畏秦”的美名。
很不巧,西漢的那一場武都大地震,不但讓西漢水改道,還將原本的褒斜道穀道完全損毀,至此褒斜道只有棧道一條路。
而這樣的結果,就導致曹軍的後勤物資,只能從這裡運輸,而不像陳倉道一樣,大道走不了,他們還可以走河床人力揹負運輸,一樣能供大軍征伐所需。
加上近六百里的山道,前後還各有一段棧道,馬謖認為只要他們據守山脈,居高臨下,時刻威脅著曹軍的後勤補給,甚至曹軍不察之下,還可焚燒棧道,將其困死於莽莽秦嶺中。
所以,聯軍放棄斜關又如何,于禁、張合有四萬曹軍又如何,他們敢無視山脈中的聯軍麼,直接向漢中進軍麼,再說了,後方還有雞鳴要塞,屆時前後一夾擊,曹軍必敗亡。
下定決心的馬謖,迅速清點手上可用的兵馬,在陽平關魏延已經明確說過,開戰以後褒斜道不會得到任何援兵,所以他必須將每一名聯軍,都用在刀刃上。
首先,馬謖在即將建成的雞鳴要塞,留五百軍士守之,而後在斜關屯兵三千,作為山脈防線的後勤補給點,倘若曹軍不要命狂攻,可焚燒物資後撤退,同雞鳴要塞守軍一起防守。
至於剩下的兵馬,馬謖以千人為單位,均勻分佈在道路兩側的山脈中,一旦曹軍攀爬來攻,可利用手中的大黃弩、以及唯一一架三弓床弩,迎頭痛擊曹軍,也可依據險要的地勢來節節抵抗。
至於曹軍會不會採用火攻,馬謖是一點都不擔心,看看樹梢、山間石縫裡的積雪,能燒起來就有鬼了,至於夏天,馬謖還沒想過,但張衛曾說過秦嶺多發暴雨,相信運不會太差。
至於曹軍會不會圍困他們,不僅是馬謖,甚至連普通軍士都從未擔心過,為什麼,因為這裡是蒼莽秦嶺,山脈遍地,可不是街亭那樣的小山。
馬謖曾估算過,要想將他們困死,最初至少需要十萬曹軍,來緩慢收縮包圍圈,才能將他們慢慢困死,不然直接從斷壁、陡坡、密林這些地方溜掉,讓曹軍撒網捕魚一場空。
最後,馬謖考慮到手上還有點水泥,為了以防萬一,便在幾處駐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