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劉封”
“臣在”
“命李嚴為蜀郡太守,劉封為中郎將,負責平定蜀郡屬國叛亂,待平定叛亂後,立即返回成都梳理蜀郡民政,儘快讓百姓安定下來”
李嚴的蜀郡太守,是早就商量好的,無需過多的贅述,主要是劉封的中郎將的任命,讓劉備躊躇不已。
劉封的地位,在蜀漢陣營中顯得十分尷尬,作為劉備的養子,在阿斗出生之前,主要用來穩定文武之心,畢竟作為馬上君主,死亡的機率還挺大的,萬一劉備死了,又沒有繼承人,那多年的心血,豈不是付之一炬。
可隨著阿斗的出生,及其年齡的增長,劉封的地位變得尷尬,畢竟在養子和嫡子之間選擇,答案不言而預。
所以,為了劉封也好,為了阿斗也好,劉備一直在刻意淡化劉封的存在,如果不是魏延要帶上劉封入蜀,恐怕劉封現在還是關羽麾下聽命。
本來嘛,劉備打算讓劉封去涪縣,擔任縣令一職,以後就不要帶兵了,去當一個文官鎮守一方,以後好好的輔佐阿斗復興漢室。
可奈何魏延不同意啊,最後兩人各退一步,加上劉封奇襲成都的功勞,就遷其為中郎將,帶兵三千和李嚴平亂去,順便幫忙監視一下李嚴,看他有沒有小動作。
至於魏延為什麼這麼做,不是他看重劉封,而是連續三年,先後奪下了荊州、益州,導致劉備的人才儲備,出現了巨大的缺口,讓魏延恨不得將一個人掰成兩截用。
再加上江東入侵荊州,曹操在五月擒殺馬騰後,又在漢中一帶動作頻頻,南中之地又打著驅逐劉備的旗號反叛,在這節骨眼上,怎麼可能讓劉封去當個縣令。
至於劉封未來乾的混蛋事,魏延認為只要有他在,就絕對不可能重現,他連馬謖都能容下,更何況一個劉封。
“臣末將領命,定不負主公所託,早日平定屬國之亂,恢復蜀郡吏治”
對於劉備的安排,兩人都十分滿意,不管怎麼說,劉備都沒過河拆橋。
“令李齒為雒縣令,著手恢復雒縣、綿竹二地的城防。
令許靖為犍為郡太守,黃權為郡丞,王芝為中郎將,共同處理犍為郡政、民、軍等事務,儘快恢復民生”
“臣等遵旨”
劉備快速安排完犍為郡,就將目光轉向吳懿,怎樣安排他,這可是個難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