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益州固然可喜可賀,但如何治理益州,就成了擺在劉備面前最大的難題。

多年的黨爭,讓地方政治十分敗壞,其中以犍為、廣漢二郡尤為嚴重,而剛好這兩個地方,恰恰是東洲派侵蝕最嚴重的地區。

而這兩郡的東洲派,從益州之戰發起時,就隨李嚴降了劉備,所以,這兩郡在成都之戰中,沒有聽從劉循調遣,未派出一兵一卒參與圍攻成都,他們也能算奪取益州的功臣之一,如果冒然一刀切,恐怕會引起二郡士人反彈,認為劉備沒容人之量。

更重要的是,目前益州除漢中郡的張魯外,還有南中四郡(牂牁郡、越嶲郡、益州郡、永昌郡),犍為屬國,以及巴西,巴中等地尚未歸附。

特別是南中,胡、漢雜居,成分複雜,雞鳴狗盜、野心勃勃者數不勝數,在劉璋時期,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叛亂,加上地勢險要,糧秣轉運不便,所以平叛難度十分大。

也正是南中的原因,劉璋才頻繁啟用東洲派、本土派士人,讓他們的權利越來越大,一直到架空他的地步。

綜合這些原因,要想治理好蜀中,要麼大刀闊斧,從上至下開展血腥改革;要麼委曲求全,仍維持現狀,久而久之,會陷入劉璋一樣的境地。

不管劉備怎樣想,反正魏延已經決定,待擊退孫權、曹操後,要大力整頓吏治,作為成都人,讓益州繁榮昌盛,我輩義不容辭!

……

成都,太守府

劉備入成都後,並沒有聽取李嚴等人的建議,入住蜀王宮,而是在太守府住了下來,蜀王宮將暫時作為牢籠,囚禁劉璋及其他一眾家眷,王宮守衛仍由魏則統領。

此刻,不大的議事堂內,文武站立於兩側,舉行入蜀的第一次議事。

劉備坐於上首,看著堂內的一眾文武,雖臉上滿是笑容,可心裡卻截然相反,益州投降的文武實在太多了,多的劉備都不敢亂用了。

法正、李嚴、吳懿、李齒、黃權、許靖等等,這些人都對攻取蜀中出過力,如果不封賞恐令人寒心吶。

劉備瞥了一眼魏延,然後臉色一正說道:

“諸位皆是備的股肱之臣,能拿下蜀中,離不開你們鼎立相助,眼下益州戰亂剛平,民生凋敝,各地急需大才治理,安定蜀中民心,所以我欲讓諸位前往各地,為在下值守一方,不知意下如何”

“臣等敢不效死!”

“張松、輔匡”

“臣末將在”

張松、輔匡分別從左右兩列文武中走出。

“命張松為廣漢太守,輔匡為郡尉,並領兵三千明日啟程,前往江油,掃滅殘敵”

在涪縣以北的江油,還盤踞著一股抵抗力量,而反抗之人,是前廣漢郡太守,張松的哥哥,益州本土士子張肅。

張肅為人低調,對迎劉備入蜀一事頗有微詞,在益州之戰,整個廣漢郡望風而降時,張肅依舊在領兵抵抗,並且還出兵偷襲涪縣,想圍魏救趙解雒縣之圍,可惜沒有成功,現在已移師江油,不知意欲何為。

讓張松去勸降張肅,劉備也是考慮到他們之間的兄弟情,對於張肅這樣的忠貞之士,不管他能力如何,劉備都會給他機會。

“臣末將,遵命”

張松對於劉備的任命,感到非常滿意,雖說從益州別駕,到廣漢郡太守,在職位上被貶,但權利卻得到極大的提升。

張松雖貴為益州二把手,但在被士族架空的朝堂上,手中的權利受到極大的限制,很多的政令都出不了州牧府,不過就一吉祥物罷了,只能幹些出使的危險活計。

現在憑藉獻圖、迎劉備入蜀等功勞,搖身一變成為一郡太守,他還有什好抱怨的呢,雖說兵權在輔匡手中,但這都不重要,畢竟未來的日子還長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