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在談論軍策之餘,也會評價劉璋手下的文武,而張任,恰恰是其中之一。

張任,出生於蜀郡,益州本土人士,但其出身寒門,被本土派排斥,又不滿東洲派專權,架空劉璋之舉,所以十分厭惡益州世家。

但其少有勇武,善結義士,在蜀郡一帶略有名氣,被劉璋徵辟為軍司馬,後在劉璋的扶持下,很快進為中郎將一職,並在最近將其調往成都東大門——綿竹。

法正對張任的評價不高,言其長於武力,短於軍策,善攻而不善守,性急而易怒,另外此人性格十分跳脫,行事往往出人預料。

劉備一想起這些,就瞬間感覺寒毛直立,綿竹可有近兩萬兵,而魏延僅有七千兵,萬一張任棄城傾巢殺出,恐怕魏延危矣!。

所以,他才會讓陳到領精兵星夜出發救援,並在陳到出發時,劉備將其拉到一旁,語重心長的表示到:

兵馬他可以不要,綿竹他可以不要,涪縣他可以不要,甚至益州他也可以不要,但必須把魏延救出來。

同時,劉備也找到法正,問他是否有應對之策,法正聞言先是意外,沒想到魏延行軍這麼快,然後臉色也變得難看,對於魏延身處險境,他同樣很焦急。

“主公,綿竹守將除張任外,可還有其他人?”

劉備聞言愣了一下,隨即俯身在一堆竹簡中翻找,他記得在幾天前,涪縣縣令李齒,好像曾經提到過此事。

不一會兒,劉備就從一堆公文中,找出了一卷竹簡,快速的翻看一番,果然,在上面有關於劉璋的心腹大將,吳懿的資訊。

“孝直,據涪城縣令李齒所說,中郎將吳懿,於八月初十,從成都押運一批糧秣至涪城,然後再涪城盤桓六七日,於八月十七日後才離去,算算時間,此時應該在綿竹一帶。

所以,如果判斷不差的話,目前綿竹城內的敵將,並非張任一人,應該還有同為中郎將的吳懿”

看到吳懿的名字,兩人才稍稍安心,吳懿的性格,和張任是兩個極端,一個行事謹慎,一個衝動易怒,他們倆在一起,很大機率意見會相左。

所以,綿竹的情況,或許並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