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下旬

陳到領兵三千,日夜兼程的趕到綿竹,見魏延無事後,才大鬆一口氣,隨後便聽從魏延的調令,領軍駐守東大營,防止城內敵軍出城偷襲。

在陳到率軍抵達時,而在綿竹城內,氣氛卻變得十分凝重,吳懿與張任兩人產生了分歧。

“吳懿!,瞧你乾的好事,要是當初聽我之言,領兵出城突襲,魏延早被我們擊破了,形勢也不會像現在這樣!。

我現在嚴重懷疑,你就是哪個通敵之人!!”

張任雙目赤紅,氣喘如牛,惡狠狠地對著吳懿說道。

昨日,向雒縣求援的騎兵,在綿竹通往雒縣的官道上,被一支劉備軍伏擊,騎兵隊傷亡大半,只餘幾騎得以逃脫,直到今天他們才發現,自己的後路被魏延斷了。

同時,魏延這幾天的舉動,幾乎是告訴張任,城下真的只有七千兵馬,並沒有所謂的伏擊,他被騙啦。

這種赤裸裸的嘲諷,他恨不得提槍上馬殺出城去,在魏延身上捅幾個透明窟窿,以洩憤恨之情。

然後,今日又看到陳到領兵抵達,再加上昨天的情報,張任壓抑已久的怒火,終於忍不住了,在軍議時,直接將矛頭指向吳懿,定要讓他給個說法。

被張任指著鼻子罵,就算是脾氣再好的吳懿,也不堪受辱,準備起身與張任一決雌雄,可掂量了一下兩人的武力,吳懿覺得,還是先講講道理吧。

“張將軍,還請冷靜,你現在這種狀態,無疑是魏延想見到的。

採用固守待援之策,是在下太過謹慎,我沒想到,魏延的動作竟如此之快,也如此膽大,在我們反應過來之前,就將綿竹與雒縣的聯絡切斷,綿竹今日困局,實乃我之過也。

但張將軍勿憂,綿竹之圍不難解,從逃回來的騎兵口中得知,綿竹到雒縣之間,只有三千左右的劉備軍在結寨固守,而雒縣足足有三萬多兵馬。

一旦雒縣發現綿竹被圍,定會派大軍解救,屆時區區三千人,豈能擋住我萬餘大軍?

待援軍抵達之時,張將軍可領兵從綿竹殺出,同援軍一齊夾擊魏延,就算彼時劉備率軍趕到,面對我們幾萬大軍,恐怕也難以抵擋。

所以,張將軍,我等依舊只需固守綿竹,待援軍趕到之時,便是擊破劉備之日”

吳懿到現在都不明白,魏延哪來的自信,認為三千兵馬,就能抵擋雒縣的萬餘大軍,這不白白把三千兵馬,送到雒縣的嘴裡麼,莫非魏延是個草包?。

“哼!,姑且就再信你一次,如果此策不成,某家定要取你項上人頭,我們走!”

張任臨走時,還不忘放幾句狠話,氣得吳懿渾身直哆嗦,要不是打不過張任,他早就衝上去了。

吳懿與張任的衝突,在綿竹城中傳播的很快,沒辦法,這可是當著一眾將校的面發生的衝突,根本不可能彈壓得住。

同時,因為張任的魯莽,讓後路被斷,沒有援兵的訊息在城內不脛而走,讓城內守軍計程車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滑。

而城內盛傳的訊息,讓潛伏的王芝眼前一亮,這不就是軍師所說的機會麼,隨即喬裝打扮一番,打算今晚冒險去見吳懿。

不冒險,怎麼能立大功呢?

……

晚上

吳懿揉著脹痛的腦袋,返回府中歇息,張任的一句話,讓綿竹城內軍心浮動,為了穩固定軍心,他不得不去各營慰問將士,並向所有人保證,只要雒縣派出援軍,綿竹之圍自解。

就這樣忙碌了一天,才勉強安定軍心,待完成後,他本來還想找張任討論防務問題,可聽親隨說張任喝醉了,正在營內耍酒瘋。

為避免遭受無妄之災,吳懿只得悻悻離去,同時將心底的疑惑壓下,打算留到明日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