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談話持續到天明,王芝為了安吳懿的心,主動要求在府上小住,給足吳懿打探訊息和考慮的時間。

是生還是死,全在吳懿一念之間。

……

隨著時間的推移,益州各處戰場的情報,不但傳遍了益州,也傳到了長安、建鄴。

在長安的曹操,立即叫停濡須口的激戰,讓大軍迴轉,撤往合肥待命,準備隨時北上,發起漢中之戰。

同時,曹操令長安、潼關兩地的守軍,立即向前線進軍,支援鍾繇軍作戰,擇機入侵漢中。

曹操認為,成都被襲,劉璋被擒,如果不能在綿竹失陷前,奪回成都,那劉備將兵臨雒縣,屆時成都之兵,士氣定會大減,奪回成都難如登天。

假如綿竹失陷,成都仍舊握在黃忠手裡,那益州各州郡,將會望風而降,劉備可不費吹灰之力,全取蜀中之地,這對於曹操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劉備一天不除,他心難安啊!

同樣的,孫權也動作頻頻,首先將濡須口之兵盡數撤回,留下兩萬兵隨淩統守廬江後,以大都督魯肅為帥,甘寧為將,領水軍兩萬運動至巴陵,威逼南郡,讓荊州之兵不可妄動。

其次以黃蓋為主帥,呂蒙、韓當等為將,領兵三萬餘,分別在艾縣、宜春、水新三地屯兵,威脅長沙、桂陽等地。

面對孫權的頻頻動作,荊州方面也迅速做出應對,關羽令糜竺守江陵,簡雍、孫乾守公安,並嚴令只需死守,任何情況不得出擊。

關羽則領水軍萬餘,進兵益陽一帶,同魯肅隔江對峙。

在荊南方向,諸葛亮命馬謖領兵回師臨湘,然後領兵五千,北上通城,務必保證通城不失,保住未來東進、北上的入口。

然後再令蔣琬領兵三千,前往桂陽,協助太守趙範,在險要之地多築關隘、營寨,節節抵抗,遲滯東吳的進軍速度。

諸葛亮判斷,通城以及桂陽兩地,都不是這次的主戰場,而孫權的目的,一定是長沙郡,或者說是湘江平原。

自秋收以來,僅憑湘江平原一地,產糧近兩百萬斛稻穀,幾十萬斛粟米,這樣的豐沃之地,讓孫權垂涎不已,所以孫權的最終目標一定是長沙。

為此,諸葛亮將去年派往武陵郡,平定五溪蠻的馬良招了回來。

馬良在武陵郡征伐一年,沒有辜負諸葛亮的期望,不但初步平定了武陵的蠻族之患,還使用招撫之策,和蠻王沙摩柯建立聯絡。

本次返回長沙,馬良就以十萬斛稻穀,換得五千蠻兵助戰,並表示,征戰中蠻兵所有消耗,由他們負責。

抱著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的想法,沙摩柯同意了馬良的請求,並遣其子沙檮領蠻兵五千,聽從馬良的調遣,前往長沙助戰。

待返回長沙後,諸葛亮很是高興,親自接見了沙檮,稱他乃義士也!。

手裡有兵,心中不慌,諸葛亮先讓屯田兵換裝,然後親自率大軍萬餘,並蠻兵五千,進駐醴陵,同黃蓋的兩萬大軍對峙,雙方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至於交州嘛,諸葛亮連提都沒提,作為孫權的番屬,基本上處於自治狀態,能在口頭上支援就不錯了,發兵助戰絕不可能。

再說了,零陵還有太守劉度駐守,一旦士夑引兵來攻,只需堅守即可,待處理完江東之兵後,抬手間即可滅。

隨著諸葛亮的調動,荊南經過魏延、諸葛亮積攢的家底,盡數暴露在眼前,一度讓孫權緊張不已。

可細細瞭解後,孫權反而不慌了,他認為荊南之兵,大都為屯田兵,多務農事而少訓練,又久疏戰陣,戰鬥意志肯定薄弱,無法與江東百戰精銳相比,所以仍佔據著上風。

而在宜春的黃蓋,也是這麼認為的,除了諸葛亮親自掛帥,讓他有點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