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有情,妾有意,雙方話事人又彼此需要對方的情況下,魏延和張琪瑛兩人的婚事,很快便定了下來。

婚期定在十月初,對於這個時間,雙方都非常滿意,彼時不管的農事、還是兵事都已經停歇,有大把的精力,來操持此事。

所以,趁著這段時間,魏延得好好準備一番,畢竟明媒正娶,一輩子可能就這麼一回,一點都馬虎不得。

當然,最要緊的是,魏延得先要有個像樣的府邸,總不可能都成親了,還天天住在太守府吧,這像什麼話。

為此,在荊州的劉備多次嚴令魏延不要插手此事,並讓法正來操辦婚事,無奈,魏延只能將諸事交由法正,自己則埋頭處理益州累積的政務。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魏延調集兵力、物資入犍為、廣漢二郡,為攻略南中、漢中做準備,同時也督促李嚴、伊籍、劉巴等人,加快編撰蜀科,嚴明法記,為以法治蜀做好基礎。

然後跑到綿竹,建立了一座實驗性質的造紙坊,開始著手改良蔡侯紙,畢竟益州竹資源豐富,而從千年的造紙歷史中不難看出,竹紙才是最佳解。

其唾手可得的原材料、簡單的製作工藝、極高的合格率,讓紙張不再昂貴,能完美的替代竹簡,讓知識不再沉重,為普及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後,魏延又在離造紙坊不遠的地方,建立了一座石灰作坊,用來煅燒石灰石,製成生石灰當做造紙用的漂白劑、防腐劑,讓竹紙更加的顯白、光滑,同時也防止因儲存過久而被蟲蛀。

受限於石灰石的產量,魏延並未直接生產水泥,而是將製作工藝留了下來,讓工匠們自己摸索,等產量上去了再做計較。

當然,這兩座作坊,只是一個開始,畢竟蒸煮竹子,以及煅燒石灰石時,都需要大量的柴火,而木炭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而燒製木炭這項工作,不僅費時,而且還費力,所以不適合由軍方來完成。

為此,魏延特地向荊、益二地的世家、豪族、商人招標,欲敲定大宗交易契約,獲得穩定的木炭來源。

同時,魏延也在嘗試能不能引導大漢走上工業化之路,畢竟農業社會再怎麼發展,它的侷限性擺在那裡,而工業社會,卻有無限的未來,雖然這只是個嘗試,但未嘗不能結出甜美的果實。

對於魏延的招標,益州世家表現興致不高,他們還沒從魏延的打壓中緩過勁來,認為魏延每一步的舉措,都有可能是陷阱,再加上就幾座小作坊,又能消耗多少木炭。

所以,益州的世家都持觀望態度,想看看吃螃蟹的人結果會怎麼樣,屆時才決定是否下場,畢竟家族傳承不易,一旦做錯抉擇,導致家族傾覆,恐百年以後無顏面見祖宗。

同益州相比,荊州的世家和商人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特別是前段時間在荊、益二地賣糧嚐到甜頭的世家,他們對魏延的新舉措,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而且在魏延手下做生意,有一個優點,就是你只要遵紀守法,足額繳納稅賦,不用擔心安全,也不用擔心盤剝。

特別是做糧食生意的,他們最有感觸,大漢兵災連年,導致各地極度缺糧,遇到要臉的官吏,還會象徵性的給點錢,可要遇到不要臉的,輕則糧秣、錢財皆失,重則家破人亡,身死族滅,悽慘不已。

這也是為什麼,一聽到魏延搞出個新東西,荊州的世家、商人也不管真假,直接蜂擁而來,管它是什麼東西,先攥到手裡再說。

見他們這樣熱情,魏延也不藏著掖著,將所知的制炭流程,盡數傳授,並且囑咐他們,在製造過程中,一定要多多注意安全。

同時,也告誡他們不要固步自封,要勇於創新,多舉一反三,只要能燒製出更好的木炭,他絕對會加大采購力度的。

最後,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