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十二月
自江州一別,魏延便領著上萬大軍,沿著墊水兩岸行軍,耗時一月有餘,終於抵達了涪縣境內。
走陸路原因有二,一是墊水河道狹窄,不似長江那樣寬闊,三萬大軍一擁而上,很容易造成河道堵塞。
二是魏延不想坐船,現在的水文、船隻可不像現代,船無時無刻不在搖晃,輕則讓你睡不著覺,重則讓你上吐下瀉,痛苦不堪。
為了身心健康著想,魏延主動請纓,和黃忠一起領兵走陸路,劉備略微一思索,便應允了,魏延走陸路也好,免得整天和法正吵來吵去,將他們分開冷靜一下,不失為上上之選。
在抵達涪縣後,同早已等待多時的劉備、法正等人合兵一處,合計三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向會盟之地而去,而主人公劉璋,早已等待多時了。
在抵達涪城後,劉備便與法正等人分開駐紮,從歸屬上來說,劉備只有一萬五千兵馬,其餘的兵馬在法正、孟達麾下,名義上聽從劉璋的命令,至於真實情況如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
在抵達涪城後,雙方便互派信使,約定好見面的時間、地點,最後經過商議,約定在涪城外的一座小山崗上,搭建結寨會面。
或許是覺得會面地點離劉備大營較近,劉璋便將結寨任務交給劉備,而劉備投桃報李,又將任務交給法正,以示友好。
不管眾人有何心思,但至少從明面上看,雙方相處的還算融洽。
可魏延不這麼認為,蜀中那麼多文武,如隨劉璋而來的李嚴、王甫、吳懿等,怎麼算也輪不到法正啊,沒有鬼,誰信吶。
為防止令仇者快,親者恨的事情發生,魏延向黃忠借了把刀,單人單騎便上山尋找法正,打算和他好好的談一談。
來到山崗上,遠遠就看到法正俯在案前,對著圖上指指點點,而圍攏在四周的將校們,則止不住的點頭。
“咳!咳~!”
魏延走上前,咳嗽了兩聲,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我等見過軍師”
“無需多禮,我與孝直有要事相商,爾等可先行退下歇息,有什麼事,可等我離開後,再來與之相商”
眾將校相視一眼,然後又看了看法正,有點躊躇,這兩人的關係人盡皆知,而且從來不帶兵器的魏延,今日竟然帶了把刀,這讓他們怎敢擅自離開。
“下去吧”
“諾”
得,當事人都發話了,他們還擔心什麼,只能先告退離去,趕緊去通知主公。
“梆!!”
待眾人離去後,魏延抽出腰間長刀,狠狠的插在地圖上,刀尖正好在涪城上。
“魏延,你要幹什麼!!”
法正嚇了個激靈,往後退了一大步,他甚至忘了,自己腰間還掛著一把長劍,當然,也有可能攝於魏延的武力,不敢拔罷了。
“法孝直,你為何冥頑不靈,一定要殺劉璋,在江州時,我的話說得還不明白麼,劉璋可以死,但不是現在。
你真以為將劉璋誅殺,益州就能唾手可得,你不過是被別人利用罷了,掌握益州大權的東州派,他們會甘願交出權利嗎?。
虎據中原的曹操,難道就沒在益州安插暗子嗎?。
一旦發生衝突,主公為鶴,劉璋為蚌,而曹操則為漁翁,鶴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樣淺顯的道理,你怎麼看不明白呢”
魏延有點惱怒法正的行為,從軍略圖上不難看出,他正打算在寨中埋下伏兵,然後摔杯為號,先誅殺劉璋,再脅迫眾臣,以達到全取蜀中的目的。
可李嚴等人何其精明,他們一直反對劉備入蜀抗曹,劉璋非但不聽,如今更要以身涉險,除非李嚴等人腦子有問題,才會跟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