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長的帶領下,自發的加固、拓寬池塘、水庫、水渠等水利設施,為來年可能發生的內澇,做好準備。

至於規劃中的兩條河道,對於現在來講,有點像空中樓閣,遙不可及。

在沒有重型機械的古代,要想開挖兩條十公里的人工河,沒個幾萬人,一兩年內休想開挖成功,這還是忽略地形的前提,要是加上這些因素,光想想都令人絕望。

現在連種地的人都找不到,用珍貴的人力來開挖河道,簡易暴殄天物,真以為今年夏天,十支生產隊,再配合曲轅犁的情況下,就只開荒了五千畝旱地麼。

任你魏延有百般之能,沒有足夠的人口,連種地都成問題,更別說其他的了,所以,如何增加治地人口,將是魏延接下來幾年裡,最重要的任務。

……

在魏延努力耕種冬小麥時,在江東,周瑜頭七剛過,孫權便委任魯肅接任周瑜大都督之位,成為江東第二任大都督,負責部分兵、民事務。

周瑜的驟然離世,也讓孫權收回大權,開始一系列的操作,首先推翻周瑜的取蜀之策,令魯肅、張昭等人,立即同諸葛亮協商讓南郡事宜,以減輕防務壓力。

然後令程普、甘寧、韓當領兵回師柴桑,經過簡略的整編後,甘寧依舊領兩萬水軍,遊弋在長江入海口到夏口之間。

再以程普為帥,呂蒙、黃蓋為將,領豫章、廬陵、南郡三地之兵合計四萬大軍,深入山林之中,平定山越之亂,編胡為民。

最後以韓當為將,領兵一萬支援淩統,防備合肥方向的曹軍,因為在上個月,孫權剋星,曹魏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張文遠,領精兵一萬進駐合肥,在兵力上,對淩統形成壓制。

為此,孫權緊急從徵山越之兵中,抽調一萬大軍支援淩統,以防曹軍從合肥方向進攻揚州。

同時,在雙方就換地之事進行協商時,為防止艾縣之危重現,孫權以周泰為將,領萬餘大軍移師建鄴,建立新的政權中心。

建安十五年冬,劉備與孫權正式達成約定,以江夏兩縣之地,換取南郡江陵一帶,雙方誰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也算不上誰虧誰賺。

至此,曹、孫、劉三家,圍繞荊州長達兩年的衝突,以曹操得半郡、孫權得一郡、劉備得四郡半而結束,荊州也迎來了久違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