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內的魏延揮斥方遒,上首的劉備如痴如醉,一旁的孔明皺眉不斷。
當魏延說完後,劉備從座位上跳起,翻倒的美酒將衣衫打溼都不顧不得,直接奔下堂來,握住魏延雙手,涕泗橫流的說道:
“今得文長相助,何愁漢室不興啊”
臥槽,你別哭啊!
“主公,為復興漢室,臣願肝腦塗地,至死方休”
魏延也只能擠出眼淚,一副敢不效死的表情。
“文長!”
“主公!”
魏延和劉備兩人雙目含淚,在諸葛亮的注視下,你一句,我一句的,好不辣眼睛。
劉備返回席間,一手拉著諸葛亮,一手拉著魏延,動情的說道:
“備半生飄零,為復興漢室東奔西走,甚至不惜寄人籬下,供其驅使,幾次險些命喪於亂軍之中,幸等雲長、翼德、子龍相救,才能苟全性命於亂世。
然東奔西走二十餘載,曹操已據中原而虎視天下,孫權受父兄蒙蔭,坐斷江東,聲威赫赫,備仍如無根浮萍般,毫無立錐之地。
直到受高人指點,備才恍然大悟,空有武力,卻無謀略,不過冢中枯骨罷了。
然後三顧茅廬,幸得孔明出山相助,為備規劃發展之策,又於亂世之中,助備盡取荊南之地,讓備看到復興漢室的希望。
不曾想在今日,竟又得文長相助,此乃天佑我劉備,天佑大漢!
有孔明與文長相助,何愁曹賊不滅,何愁漢室不興啊!!”
寥寥幾句,道盡劉備坎坷的一生,讓諸葛亮和魏延兩人,對劉備能不忘初心,始終以復興漢室為己任的高尚品格,不由心生敬佩。
這也是魏延穿越大漢,不去追隨曹操,反而追隨命運多舛的劉備的原因。
同一群理想主義者,為實現共同而奮鬥,這才是男人的浪漫。
“主公,我等世代食漢祿,復興漢室,乃我等之責,雖九死其猶未悔”
魏延大表忠心,和諸葛亮他們待久了,說話都變得文縐縐的。
三人明志後,便圍坐在軍略圖前各抒己見,為復興漢室的事業添磚加瓦。
“主公,軍師,要想完成在下的策略,就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益州、交州、交州以南的土地,攥在手裡,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足夠的人口來發展,不然復興漢室,只是空中樓閣”
戰爭,表面是武力的強弱,可歸根結底,不過是國力的比拼,而在封建帝王時期,國力的強弱,就是人口的多少,當然,大慫除外。
赤壁之戰後,曹操損兵折將十餘萬,讓其一統天下美夢破碎,看似損失慘重,可對於曹操而言,仍談不上傷筋動骨。
為什麼?
因為富庶的中原之地,能源源不斷提供糧秣、青壯,讓曹操有無數次失敗的機會,而對劉備,孫權來說,一旦失敗,則家破人亡。
所以,要想增加爭霸天下的籌碼,如何獲取人口,將成為未來幾年的重中之重。
諸葛亮隆中對,就是為劉備謀劃治地,增加他的底蘊,按諸葛亮的計劃,應該先取南郡,開啟入蜀的道路,再西進取益州之地,得其民,擴充人口,增加戰爭潛力。
然後,以荊州為後盾,編練精兵,待時機成熟,便可從益州、荊州二地出兵,北伐曹操。
最後,陳兵於雍涼二地,威脅長安等地,使曹操不能將精力集中在荊州,間接保護荊州的安全。
其實,只要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發展下去,劉備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復興漢室,再為大漢續命百年。
可先有長坂坡之敗,讓劉備無法退守住江陵,導致南郡落入曹操之手;後有江東鼠輩襲取荊州,讓復興漢室的大業化作泡影,讓人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