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入東閣(二合一) (第3/5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們像婦女一樣,實在是令人羞愧。
平日裡不幹實事空談心性義理,只能在大難臨頭的時候用以死報國的方式解脫,反而還留下了所謂的身後美名,成為了上品之人。
其實不單單宋末如此,明末文人很多同樣如此。
“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朱祁鎮回味著沈憶宸這句話,彷彿栩栩如生的概括了宋末崖山亡國的歷史。
與其等亡國臨危一死報君王,不如平日裡就關注國事、針砭時弊,以天下萬民為己任,又何需淪落此等境地?“沈憶宸,你還真敢妄言啊.”
朱祁鎮說這句話的時候,就連“向北”字都不用了,而是直呼其名,語氣彷彿帶著一種警告的意味。
說實話,如果眼前的皇帝不是朱祁鎮,換做是萬曆皇帝朱翊鈞,沈憶宸是絕對不敢說這番話的。
後世的狂生李贄,就在挑戰禮法的道路上,給出了一個鮮活的案例。
最終被萬曆皇帝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給逮捕下獄,從而自刎殉道。
但是明英宗朱祁鎮不同,少年經筵日講的經歷,給他留下極深的陰影,導致他對於儒家理學並無多少好感。
另外廟號“英”字,代表著德性聰明,天資英武的意思。
雖然廟號這東西都是吹的,不像諡號那樣還有貶義。
但在某種意義上,也會蘊含君主本身的性格特徵,英武就代表他喜好武事。
既對儒家理學沒好感,又喜好武事。
幾乎註定了明英宗朱祁鎮對沈憶宸學術言論,不會有太大的反感情緒,更談不上什麼因言問罪。
這樣就是為什麼,沈憶宸敢在皇帝面前肆意批判理學的原因。
沈憶宸明白朱祁鎮的警告,某種意義上更像是一種試探,於是他大義稟然的回道:“臣深受皇恩,當放棄個人榮辱私利,為家國天下仗義執言!”
聽到沈憶宸這番話,朱祁鎮有些觸動了,確實沒有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的決絕,誰敢在皇帝面前如此直言?“沈愛卿忠君愛國的赤子之心,朕感受到了。
不過汝之觀念過於激進,還是得沉穩謹慎些為好.”
朱祁鎮雖然認為沈憶宸說的有道理,但是他的這番言語,實在有些驚世駭俗,哪怕身為皇帝都不敢認同宣揚,否則定會動搖國本。
於是只能鼓勵稱讚他的心意,卻無法讚揚他的觀念學說。
“臣明白.”
對於朱祁鎮的表現,沈憶宸沒有任何心灰意冷,相反得到的成果已經超乎所期。
自己的這番言語對於現在的大明朝而言,就是妥妥的異端邪說,幾乎沒人能接受得了。
別說皇帝還鼓勵了一句,只要朱祁鎮沒有表現出厭惡訓斥,對於沈憶宸而言都是一種勝利!想要改變這個世界的思維,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辦成,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至少讓朱祁鎮看到了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理念道路。
同時也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有了日後生根發芽的希望!“沈愛卿,今日講學甚是精彩,不知可想要什麼獎勵?”
身為君王,誇讚不能只存在於口頭上,必須得拿出一些實際好處給臣子,這樣才能讓對方更好的效忠,此乃御下之道。
聽到“獎勵”二字,王振就特別靠近了一些,想聽聽沈憶宸會給出怎樣的回答。
只有明白對方的慾望,才能更好的去掌控。
“此乃臣本分之事,不敢邀功.”
沈憶宸毫不猶豫的回答,讓王振都忍不住暗暗點了點頭。
一般人年輕人面對皇帝獎賞,要麼就興奮過頭忘乎所以,直接就說出心中想要的東西。
要麼猶豫一番,最終還是沒有忍住獎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