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巨大威脅。

沈憶宸這一年多偃旗息鼓,保持著跟文官集團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徐有貞的到來很有可能打破這種平衡!

當然,這種內心擔憂石璞不可能表露出來,又跟沈憶宸客氣了兩句之後,他就非常識趣的領著工部眾官員離去,給沈憶宸跟徐有貞一個單獨談話的空間。

“沈宮保,下官沒想到你會親自前來,理應我主動上門拜訪.”

很多時候人就是這樣,越缺少什麼就越執著什麼,對於徐有貞而言他遭受過太多冷眼恥笑,就愈發期望得到沈憶宸的看重跟信任,激動的心情難以平復。

“這點小事何足掛齒,本閣部印象中徐侍郎可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沈憶宸開了一句玩笑,他其實主動過來會面徐有貞沒有想太多,僅是站在家國天下的角度上,感謝對方這麼多年的治水之功。

當年沈憶宸出鎮山東治水,督造了數百里的堤壩,並且還引用了徐有貞《治水策》的衝沙法。

不過沈憶宸終究只任職了一年多時間,想要全面根除黃河水患還差太遠。

徐有貞這些年在自己的治水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引黃入河”,既解決了泥沙淤積帶來的潰壩風險,還解決了運河漕運水量不足阻礙航運的問題。

南征軍能在冬季快速班師回朝,以及為西征軍準備的米糧物資能短時間儲備,皆離不開徐有貞這幾年治理黃河帶來的改變。

私是私,公是公,於情於理沈憶宸都應該迎接徐有貞,畢竟這份治水之功,說是拯救了百萬蒼生都不為過。

面對沈憶宸的調侃,徐有貞臉上露出一抹苦笑道:“宮保,人是會變的.”

“是啊,人是會變的,不僅僅徐侍郎變了許多,本閣部何嘗不是如此.”

感受到徐有貞的巨大變化,沈憶宸附和了一句,五年時光過去兩人都不是當年模樣。

唏噓一番過後,沈憶宸又跟徐有貞聊起了有關治水的過程,以及未來還需要注意的掃尾工作。

不得不說徐有貞確實是個理工天才,哪怕沈憶宸有著後世的智慧跟經驗,依舊在治水方面找不出大隱患。

望著眼前在治水方面侃侃而談的徐有貞,沈憶宸一時神情有些恍惚。

說實話當年做出舉薦的決定,徹底改寫徐有貞的命運走向,他其實心中是沒底的。

不知道自己做的這些,又是否能聯動改變于謙的命運,亦或者親手培養出一個能力超群的對手。

事實證明徐有貞之所以會在史書上遺臭萬年,在於他沒有遇到明主發揮出自己的才能,把天賦全部用在了政治爭權奪勢上面去了。

當做到了人盡其才,徐有貞將會在史書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當年本閣部曾說過,徐侍郎有胸懷天下的宏圖,就不要沉溺於眼前的苟且。

如今回首再看,徐侍郎做到了為百姓蒼生謀福,家國之幸也.”

沈憶宸又沒忍住感嘆了一句,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比他更清楚,改變徐有貞命運帶來了多麼大正面收益。

“下官不過是蕭規曹隨,做了些份內之事罷了,如果沒有沈宮保當年築堤打下的基礎,以及贏得了三省八府之地百姓的信任,治水是無論如何都沒有今日的成就!”

徐有貞這不是在恭維沈憶宸,確實是當年他出鎮山東,贏得了太多民心。

黃河沿岸各地百姓聽聞朝廷治水,壓根就不用徭役強行徵派,紛紛出人出力主動前來做工。

單單這一點,稱之為空前絕後都不為過。

也正因如此,以徐有貞桀驁的性格,才會如此的尊重沈憶宸。

除了知遇之恩外,治世才能也是讓他佩服不已,才德兼備當之無愧。

“咱倆就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