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 背叛下場 (二合一) (第2/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虜那邊說不定就平定了叛亂,沒有大明介入的時機。
有了高穀帶頭,一向比較固執的楊鴻澤,也直言不諱道:“沈宮保,安置南征軍將士這次戶部支出了數百萬兩白銀,雖然明良元年歲入超過了三千萬兩,足足比景泰初年高出接近一千萬兩,但朝廷在賑災以及民生方面的支出同樣水漲船高.”
“更別說你還指定了忠國公石亨西征計劃,京營部分兵馬跟宣大邊軍已經開始戰備,是讓他們停下來優先北伐,還是沈宮保打算雙線開戰?”
楊鴻澤這番語調言論,換做明朝中後期任何一名大權獨攬的內閣首輔,估計都會感到冒犯不能容忍。
可偏偏在此時的文淵閣內,每個人臉上神情都十分淡定,沒有一絲緊張氣氛的火藥味出現。
就連沈憶宸自己聽到後,嘴角僅是出現一抹淡淡笑意不以為意。
原因就在於這幾年共事下來,大家都清楚沈憶宸這人公是公,私是私,政務問題上可以放心大膽的討論反駁,他絕對不會利用權勢去打壓,想說什麼都可以。
加之楊鴻澤就是這副刻板固執的性格,哪怕內心裡面已經認同沈憶宸很多理念,表面上依舊不願意服軟跟低頭,兩個人話語間始終有些夾槍帶棒。
“沈宮保,我也認同高中堂跟楊中堂所言,大明還沒有做好北伐的準備,貿然出兵風險很大,財政方面也支撐不住雙線作戰.”
商輅知道沈憶宸始終想揮師北伐,徹底解除掉蒙古這個年年世敵,讓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再成為中原王朝的威脅。
可是哪怕兩人關係再好,公事上依舊不能徇私,他同樣站在了反對了一方。
五位內閣大臣除了沈憶宸外,已有三位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剩下的王一寧猶豫片刻後,終究還是低聲附和道:“我也認為暫且不宜北伐,沈宮保還請三思.”
王一寧太監引薦的如何方式,讓他始終低了正常閣臣一等,加之隨著景泰帝朱祁鈺駕崩,原本的內官盟友樹倒猢猻散,沒有了宮中靠山。
大多數內閣議事,王一寧都會選擇閉口不談,更不會站在沈憶宸的對立面,以免惹禍上身。
這一次著實北伐韃虜風險太大,加之又有三位閣臣明確反對,他才罕見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見到這種場面出現,沈憶宸一時無言以對。
他知道揮師北伐這種事情需要考量地方太多,同時會在朝中存在很大的阻礙,就連內閣恐怕都不會達成一致意見。
但是這種天賜良機,沈憶宸沒想到會出現內閣全員反對的場景,只能說土木堡之變成為明朝大臣心中一道烙印,讓他們銘記了準備不足出征會引發怎樣的嚴重後果。
大明絕對不能貿然出擊,並且還開啟雙線作戰!
內閣議事沒有透過,沈憶宸雖然可以憑藉首輔身份,強行票擬蓋上文淵閣印上奏皇帝,但想必後續同樣很難過朝臣跟司禮監批紅那關。
當然,沈憶宸還能借助帝王師的頭銜,鼓動明良帝朱見清下達聖諭揮師北伐。
可蒙古汗國不是什麼阿貓阿狗,它是大明的百年世敵,還曾建立過一個超級帝國。
沒有滿朝文武的配合,以及調動大明全部資源西征,除非是天聖汗也先死在這場叛亂中,整個蒙古汗國群龍無首才會有投機取巧的成功機率,否則揮師北伐失利可能性很大!
這點沈憶宸心中是清楚的,只不過權勢很容易使人膨脹,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當年明英宗朱祁鎮恐怕就是這種心態,才會隨意領著二十萬京營浩浩蕩蕩就出徵,聽不進去任何反對意見。
想明白這點,沈憶宸強忍住內心的悸動,點了點頭道:“既然諸位中堂皆認為北伐不可行,那此事就暫時靜觀其變.”
“不過吾等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