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升官發財的機會,兩條路已經擺在了眼前。

說實話人皆有功利之心,但像沈憶宸這樣赤裸裸的打算撕下“清流”的遮羞布,大明開國以來還是第一個,

於是乎在言官清流團體中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沈憶宸這是玷汙羞辱,自己滿腔公心大義豈能用錢財來衡量?

也有人認為沈憶宸這是在分化,很明顯是感覺到文官團隊準備奮起還擊,害怕在朝堂上面成為眾矢之的,趕緊把最有戰鬥力的一批給外派出去。

當然有更多的人內心裡面蠢蠢欲動,畢竟言官翰林群體別看身份尊貴,實則除了彈劾開噴之外,大多都是手裡沒有實權的閒散官員。

明朝官方俸祿低的可怕,清流們為了保全自己名聲,又不好學貪官那樣大肆斂財,很多人只能過著貧苦日子去借錢生活,等到有朝一日飛歡騰達再來還債。

並且官場一個蘿蔔一個坑,六部這些還好點,翰林院跟國子監的清流們那熬上個十年起步,那是再正常不過多事情。

很多翰林中進士就已經三十四歲,結果修書熬到死別說位列閣部,就連身穿緋袍的機會都沒有等到。

現在沈憶宸給了他們一個合理合法的升官發財機會,先不說升官這種偏向於主觀考核的事情,單單丈量一百畝隱匿土地,就能得到一兩白銀的獎勵,就足以讓人心動不已。

官場都是人精,他們都非常清楚大明隨隨便便一個縣,隱瞞藏匿的土地都在萬畝以上,這就是百兩乃至千兩雪花銀,抵得上一輩子明面的官方俸祿。

沈憶宸權臣、佞臣、奸臣什麼的可以放一邊,這傢伙有一點贏得了官場公認,那就是做事情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就連最普通計程車卒軍費都未曾拖欠過一分一毫,這筆錢百分百能落袋為安!

有了這種種誘惑的存在,哪怕明面上眾人群情激憤的反對,暗中戶部卻收到了數百份外派申請,數量已經佔據了科道言官跟翰林國子監等等清流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對於這個結果,沈憶宸是見怪不怪,後世有句話說得好,叫做別考驗人性。

有些事不上稱沒四兩重,上稱了一千斤也打不住,言官清流他們同樣是人,就沒辦法免俗。

清名?顯貴?這些玩意能值幾個錢?

相比較沈憶宸的淡定,戶部尚書年富跟翰林掌院倪謙兩人,得知出現這種結果之後,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他們都是傳統文官出身,一輩子接受文人風骨氣節的理學思維,結果到頭來發現最為清貴的一批人,硬是沒有扛住沈憶宸“糖衣炮彈”的轟炸。

年富跟倪謙不是沒有想過會有人“妥協”,只是沒有想過會出現這種兵敗如山倒的場景,實在是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不過話說回來,這也不算文官清流多麼沒有骨氣,畢竟朝廷政令頒佈是處於合理合法的角度,無非就是跟以往嘴硬相比較起來有些打臉罷了。

但是這個結果傳到了文官集團那邊,特別是楊鴻澤的耳中,就感到完全無法接受。

畢竟楊鴻澤跟很多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不同,他是真正克己復禮的理學士大夫,不為名利所動。

楊鴻澤第一時間就找到了新晉禮部尚書何文淵,想要與他商議此事,不過意外發現何府中,工部侍郎趙榮比自己還要快上一步到來。

幾人互相拱手客氣兩句之後,趙榮就首先按捺不住控訴道:“下官還請大宗伯做主,新任工部尚書徐有貞執掌部堂,專權獨斷聽不進任何反對意見,還當著眾部屬的面羞辱下官不學無術.”

“士可殺不可辱,下官勢必要彈劾徐有貞那小人,同時還要向陛下諫言沈宮保結黨營私!”

趙榮說這番話的時候怒髮衝冠,要知道他的先祖是西域人,元朝才進入到中原安家,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