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 改變體系 (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沈憶宸終於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不爽這種東西其實是相互的,言官清流視沈憶宸為佞臣,沈憶宸又何曾不是認為對方是一群“腐儒”?
聽著沈憶宸的批判,倪謙沉默不語沒有反駁,換作是幾年前他定然不會認同。
可身為翰林掌院,沒誰比倪謙更清楚清流的弊端跟缺點,更何況這些年沈憶宸執掌朝政,已經用行動證明了實幹興邦,遠比空談誤國要強太多了!
既然無法反駁對方,那麼就沒有必要無意義的爭執下去,沉默許久倪謙才開口說道:“向北,此事我會盡力而為,結果就只能聽天命了.”
“晚輩謝過倪前輩相助!”
沒有絲毫遲疑,沈憶宸當即就拱手致謝,他對於“誘之以利”其實有著十足的信心,請倪謙出面無非就是給這群清流們一個臺階下,一個足以說服自己不是為了名利外派的臺階。
“現在言謝還為時尚早,如果大規模的京官外派,麻煩困難重重,你得做好心理準備.”
倪謙開口提醒了一句,官員排程執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沈憶宸得做好詳細的規劃步驟,別腦子一熱就先把人給送了出去,到時候搞得地方政務一片混亂,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倪前輩放心,晚輩早已跟戶部大司徒做好了預案,並且這次京官外派僅僅是個開始,日後言官清貴想要晉升閣部,必須要有地方從政經驗,這條將寫入考成法之中!”
說實話把言官清流給外派,不僅僅是為了清丈全國田畝這一件事,沈憶宸還打算順勢扭轉大明官員升遷體系,不再讓朝廷出現一批只知道照本宣科的書呆子。
要知道明朝常規官員升遷路徑,特別是閣部大臣那一批,就是靠著翰林官或者庶吉士的身份,蹲在翰林院中修書死熬。
等熬個十幾二十年,之前的閣部大臣要麼老死,要麼致仕之後,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升遷。
這樣的人別說是地方從政經驗,很多連京師的政務都沒太接觸過,更像是一個純粹做學問的學者。
長久以往下去朝廷中樞就與底層百姓,形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頒佈的政令法規簡直就是憑想象的一腔情願,壓根就不懂真實的民間疾苦!
藉助清丈全國田畝的機會打下一個基礎,慢慢把臨時的京官外派流程給固定下來,最終演變成律法考核的形式,這便是沈憶宸的終極目標。
聽完沈憶宸這段話,倪謙的臉上終於浮現出一抹震驚神情,他萬萬沒想到對方的計劃居然如此宏大,將改變整個明朝官員的升遷體系流程!
范文正公在《岳陽樓記》裡面有兩句文章,叫做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倪謙自己就是翰林掌院,他非常清楚絕大多數的文人士子,都只做到了後面一句,往往在昏暗的官場中忘卻了前面一句。
如果這一切真的能按照沈憶宸的計劃執行下去,那麼居廟堂之高的官員,本身就來自於江湖之遠,將在某種程度上改善“文章寫盡太平事,不肯俯首看蒼生”這個弊端跟缺陷。
“向北,還記得正旦朝會上,我曾回答了你胸懷公心萬民,便是正道.”
“事實證明你做到了,我豈能袖手旁觀.”
倪謙此刻感慨萬千,他很早就清楚沈憶宸乃堅毅之輩,否則不可能獨自編寫完《寰宇通志》,更不會毅然出鎮山東治水。
只是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身居高位的沈憶宸依舊沒有被官場改變分毫,他還是那個胸懷家國天下,想要為百姓蒼生立命的少年!
有了倪謙的出面勸說,京官外派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言官清流群體,並且沈憶宸適時的推出了獎罰條例。
幾乎就是明擺著告訴這群噴子們,是選擇留在京師當個嘴強選手,還是選擇外派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