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吾等願往 (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明良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京師。
一名報童手上拿著一大疊《文報》,一邊揮舞著一邊喊道:“快訊!快訊!內閣首輔沈宮保登報刊文,發表文章《公僕疏》,駁斥內閣楊閣老彈劾的七宗罪.”
《文報》本就在京師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力,再加上這是沈憶宸第一次正式刊文,並且還是駁斥對於自己“權臣”的彈劾,無疑是在朝野間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朝堂百官,坊間市井,街頭巷尾、茶樓酒肆,幾乎能夠觸及到的任何地方,人人都在激烈的討論著沈憶宸文章內容,一時間竟然造成了“洛陽紙貴”的局面。
“聞道,最晚連夜刊印的五千冊報紙已經告罄,現在報社外面都已經被人給堵著大門了,第二版何時才是印刷出來?”
嶽正用著一種興奮跟急切夾雜的語氣,朝著何聞道詢問了一句。
本來他跟彭時兩個昨日與沈憶宸商議完後,就該回府等待著第二日到衙門當值。
結果何聞道預料到《公僕疏》這篇文章一出,定然會引發滿城轟動,出現報紙供不應求的場景。
於是乎乾脆把他們兩個留了下來搭把手,同時還就《公僕疏》的內容寫了兩篇文章,進一步的梳理跟講解,讓百姓們能更好的理解官員本質是什麼。
但何聞道還是遠遠低估了沈憶宸的影響力,他發表文章根本不需要看內容是什麼,單單“沈憶宸”這三個字出現在文章署名上面,就足以令無數人競折腰。
要知道沈憶宸可是大明魁首,他的科舉文章被無數人引以為經典,更別說那堪稱空前絕後的“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哪怕憑藉單純的好奇心理,都足以買一份《文報》來看看到底寫了什麼。
“第二版已經在加班加點的印刷,應該還需要一兩個時辰,況且還得備足分發給各地州府的量,恐怕就是發行出來依舊是杯水車薪.”
《文報》供應的可不僅僅是京師,而是整個大明兩京十三省,現在的發行量已經是金屬活字印刷術的極限,何聞道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聽著何聞道的為難言語,嶽正用著感慨語氣回道:“越多人看到《公僕疏》,那麼距離老師的理想世界就更近一步,當官員不再是統治者,百姓就能卸下身上的重壓.”
“還有皇帝!”
何聞道簡潔了補充了一句,他已經從沈憶宸的《公僕疏》中,意識到了人人平等的核心。
如果說士大夫是高高在上的特權存在,那麼皇帝毫無疑問超越了士紳階層。
“聞道,慎言.”
嶽正趕緊提醒了一句,目前老師去挑戰整個士紳階層,已經相當於四面楚歌的境地,要是把帝王給牽扯進來,那真的就難以在朝堂立足了。
“放心,我不會給恩師惹麻煩的.”
何聞道笑了笑,現在是面對嶽正才敢如此直言,面對外人定然是不會說出這番言語,“民貴君輕”這句流傳了千百年的箴言,他相信會在恩師的手中實現!
相比較何聞道跟嶽正這群最為虔誠的“沈學”門生,已經逐漸摸索到了沈憶宸的理念核心,朝堂的其他文武官員對《公僕疏》的討論,更多還是流於表面。
午門左右城闕的朝房,就是六科官員的值房,於是乎這條走廊也被稱之為六科廊。
身為沈憶宸科道清流外派的當事者,他們更為關注《公僕疏》的內容,畢竟這篇文章說不定事關自己的前途利益。
“諸位,沈宮保這篇文章把士大夫定義為百姓的服務者,是不是契合了孟子的‘仁政’學說,強調以民為本?”
一名戶部給事中朝著在場同僚詢問了一句,公僕這個概念著實太新穎了,有些超乎傳統儒家文人的理解範疇,他們只能把這套理念往先聖學說上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