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內,明良帝朱見清不時望向門外,眼神之中流露出些許焦慮。

站在一旁的曹吉祥,自然是把這一幕盡收眼底,於是乎開口道:“萬歲爺,其實此事沒必要召見沈宮保,就按照朝廷慣例執行即可.”

曹吉祥說這段話的時候,語氣中其實有些不滿,以往直接呈稟給皇帝的奏章,實則都是由自己來代筆批紅,不會給內閣首輔沈憶宸插手的機會。

現如今皇帝依賴沈憶宸的狀態愈發明顯,連自己這個最親近的“伴伴”話都不聽了,就是要等沈憶宸過來商議,還不惜繞過太監命錦衣衛通傳。

這種趨勢讓曹吉祥心中的危機感愈發高漲,畢竟太監要是沒有皇權為依託,那麼就是一隻待宰的羔羊。

哪怕把曹氏子弟安插入了京營,依舊遠遠無法跟文武百官對抗。

除非自己嗣子曹欽跟侄兒曹鉉,能達到石亨叔侄那樣,擁有著萬夫不當之勇,才能做到以力破局。

可是現實很殘酷,曹氏子弟展現出過來的能力,撐死算是個中人之姿,達不到扭轉乾坤的程度。

如果上天再給曹吉祥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就算遭受到石亨的輕視跟羞辱,他也不會選擇去聯手沈憶宸背刺。

畢竟相比較石亨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沈憶宸簡直多智近妖。

時間越流逝,曹吉祥就越沒有當初的底氣跟信心,哪怕佔據著內官身份,依舊沒有贏得對掌控皇帝的勝利!

“曹伴伴,這次事關大宗伯,還是與前朝商議為好.”

明良帝朱見清年紀不大,可從小就接受皇家教育,已經逐漸有了前朝跟後宮之間的概念。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愈發倚重沈憶宸,不再事事交代給曹吉祥的根本原因。

大宗伯胡濙是七朝元老,論地位資歷滿朝文武無出其右,並且還是先帝託孤重臣。

種種因素疊加起來,讓朱見清面對這封奏章不敢有絲毫怠慢,得讓老師沈憶宸來抉擇。

聽到明良帝“叛逆”的回答,曹吉祥心中十分不滿,就在他準備繼續勸說的時候,朱見清臉上浮現出一抹輕鬆的笑容。

只見此刻乾清宮外,一道挺拔的身影正踱步進來,他正是奉命徵召的內閣首輔沈憶宸!

“臣沈憶宸,拜見陛下.”

“先生免禮,朕有要事與之商議.”

見到沈憶宸準備行禮,明良帝朱見清趕忙擺了擺手,然後就直接說出了自己召見的意圖。

“謝陛下.”

沈憶宸沒有客氣,他如今只要沒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基本上不會再向皇帝行大禮。

今日是看到曹吉祥在此,不想被這個權閹給抓住自己的把柄,才這般禮數週全。

“先生,朕這裡有一封大宗伯的上疏,你先看看吧.”

明良帝朱見清言罷,一名太監就從御案上把胡濙的奏章,轉交到沈憶宸的手中。

對於這封奏章,沈憶宸過來的路上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他知道自己就算說服了胡濙,以他的身份立場註定還是要站在反對的位置上,就看文官集團到底有多大力度了。

深呼吸一口氣,沈憶宸緩緩的開啟奏章,看清楚內容後就呆呆的愣在了原地,臉上表情寫滿了不可思議。

這封奏章並不是反對或者彈劾自己的,而是胡濙主動上疏乞骸骨致仕,也就是說這位傳統文官領袖,歷經七朝的元老重臣即將要退出歷史舞臺。

沈憶宸沒想到此事會來的如此突然,可當他發現奏章筆跡那淡淡暈開的墨跡時候,瞬間就理解了胡濙的心境跟抉擇。

這位老臣心如明鏡,知道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將是一件造福萬千百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但礙於陣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