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 眾叛親離 (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何文淵跟閣臣王一寧,都是在景泰帝易儲廢后這個特殊時期,為了掌控朝中的話語權特別擢升的官員,但是他們兩個人之間還是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
王一寧是靠著太監援引入閣,天然在文官集團中帶有著政治不正確,一旦沒有了權閹的靠山,就會淪為被眾人鄙夷的物件。
還好王一寧是入閣了,沈憶宸身為內閣首輔只看能力,不看出身。
要是他擔任六部尚書這類官員的話,估計連自己部屬都指揮不動,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傀儡上司。
何文淵卻截然相反,他是科道言官出身,早年間考察吏治打響過赫赫威名,屬於文官集團的中堅力量。
只不過正統六年因跟劉球一起反對麓川戰役,得罪了權閹王振跟勳戚集團,這才被迫致仕還鄉。
但得罪權閹這樁事蹟,仕途上是損失很大,卻在清流中贏得了極大的聲望。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被景泰帝起用回朝,直接就能擔任吏部尚書這種“天官”職位,還加銜跟沈憶宸同檔的“太子太保”。
本來按照這個趨勢走下去,等到禮部尚書胡濙告老還鄉,那麼文官集團領袖基本上就是何文淵上位。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誰能料到景泰帝朱祁鈺短命還絕嗣,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面前何文淵沒有任何優勢,加上回鄉這麼多年除了聲望外,事實上在朝中沒有打造出什麼根基。
畢竟明朝的科舉制度註定了,只有擔任過會試總裁得到“座師”身份的官員,才有資格聚集門生故吏成為朝中一方大佬。
何文淵除了面子威望上過得去,這兩年一直沒有什麼實權,現如今文官集團中激進少壯派官員的倒戈,讓他終於看到了一絲成為百官之首的機會。
胡濙要是沒有雄心壯志壓制權臣,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那還不如退位讓賢,自己來統率文官集團恢復朝堂規矩!
何文淵的這句諷刺,讓胡濙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他知道物件有備而來是準備挑事,只是沒想到會如此不給面子。
“只要利國利民,惺惺相惜有何不可?”
如此蹬鼻子上臉,胡濙有些動怒的強硬回了一句。
“何事都不知道,如何判斷利國利民?”
“全憑己心!”
沒法解釋,那就乾脆不解釋,胡濙身為七朝元老,三朝託孤重臣,論身份、地位、資歷皆在何文淵之上。
想要做點什麼事情,與何人交好,難道還需要透過你審批嗎?
何文淵當年擔任監察御史的時候,就曾贏得過一個“鐵面御史”的稱號,加之敢於硬頂王振,從側面也能看出來此人性格比較強硬。
一般人見到胡濙隱約動怒,估計質問都會點到而止,特別到了閣部重臣的級別,雙方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何必把場面弄的特別難看。
但何文淵卻不打算給面子,依舊強硬懟道:“今日沈憶宸頒佈考成法,令內閣凌駕六部操控百官,明日就能更進一步大肆排除異己,行事獨斷專權.”
“朝堂前有王振禍國殃民,後有石亨逼宮造反,難道還要看到出現一個沈憶宸隻手遮天嗎?”
“大宗伯這句全憑己心,請恕本官無法贊同,朝堂不能任由沈宮保肆意妄為!”
話音落下,在場眾官員中幾乎有超過半數,當場就叫好連連稱讚。
何文淵簡直就是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誰知道沈憶宸這般獨權是為國為民,還是為了一己私利。
就算話說回來,今日沈憶宸可以秉持公心大義,那日後享受了權力巔峰帶來的快感,又還能保持初心嗎?
歷史上前半生英明神武,後半生昏庸無道的人比比皆是,就連皇帝都不例外,胡濙拿什麼保證沈憶宸不會成為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