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 眾叛親離 (二合一) (第2/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何尚書煌煌之言,真是令人振聾發聵,不得不防啊!”
“大宗伯,吾等雖然不知道沈宮保到底與你談了些什麼,但不能把期望寄託於自律上面,朝堂執行之道在於平衡,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下官斗膽進言,沈憶宸絕非良善之輩,他突然頒佈考成法後續定然有大手筆。
今日要是不極力反對,來日再無對抗餘力.”
“本官附議大冢宰之言,家國大事不能秉持個人私交,還請大宗伯向陛下仗義執言!”
你一言我一語的反對聲音不絕於耳,這種場面已經徹底超出了胡濙的掌控,他想過自己放任沈憶宸施政,肯定會遭受到一定的非議。
但是胡濙沒有預料到,反對會如此激烈,以至於自己彷彿眾叛親離。
說實話,這就是地位跟眼界的差別,帶來的不同立場思考方式。
胡濙洪武八年生人,到明良二年已經年近八旬,放在封建時代已經稱得上是老壽星。
他的人生經歷帶來的沉澱,覺得能接受利益受損的事情,放在激進少壯派官員中屬於絕對不能容忍。
畢竟你胡濙已經位極人臣,再往上撐死不過是死後加封“三師”,皇帝再賜個“文”字開頭的諡號。
我們這群中間階層的官員,還眼睜睜的等待機會往上爬,沈憶宸考成法一頒佈,勢必資源會向沈黨官員傾斜,等同於升遷無望。
說穿了這麼激烈的反對“逼宮”,說為家國天下都是虛的,嘴上都是主義,心中實則都是生意。
胡濙再如何解釋,都不可能說服今日這群傳統文官,當他不能代表自己所屬集團的利益,那麼就得換一個人上位!
其中道理胡濙自然是明白,可真正擊潰他內心最後一道防線的,卻是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接班人。
只見面對群情激憤的場景,楊鴻澤站了出來說道:“恩師,不管沈宮保有著何種遠大目標,以至於讓您選擇妥協配合.”
“但大明的走向不能寄託於個人身上,只有禮法並施才是治國長久之道,滿朝文武必須站出來反對!”
楊鴻澤此刻臉上神情,肅穆中帶著一縷痛苦,站出來反對胡濙的妥協退讓,其實他內心裡面思考掙扎了許久。
畢竟一方是培養自己的恩師,另外一方卻是寒窗苦讀這麼多年的理念。
身為一名傳統的理學文人,楊鴻澤遵循的便是刻板的禮數法度,容不得各種改革變法。
之前許多時候不涉及到理念之爭,他可以憑藉一腔公心大義配合沈憶宸穩定朝局。
但是現在沈憶宸的作為,讓他感受到了權力愈發集中,加之恩師胡濙的暗示,幾乎可以肯定對方在籌備著一項翻天覆地的計劃。
變則生亂,楊鴻澤認為目前朝堂政治處於最好階段,邊疆穩定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沈憶宸要是這麼折騰下去,可以預見到內部將派系爭鬥攻訐不斷,外部窮兵黷武混戰不休。
傳統士大夫的“王道”核心思想,在於統治者內備聖人之至德,施之於外,則為王者之政。
很明顯沈憶宸的做法,是走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霸道”。
當畢生信仰的理念與恩情出現衝突,楊鴻澤最初選擇成為“衛道士”,站在了胡濙的對立面。
聽著學生的反對,胡濙瞪大眼睛微張嘴巴,望著楊鴻澤心中情緒可謂是五味雜陳。
身為一手培養的老師,他很清楚楊鴻澤的性格,當初胡濙也正是因為看中他這點,認為絕對不會跟沈憶宸同流合汙,才選定為自己在官場的接班人。
結果造化弄人,楊鴻澤同樣是基於這點,卻變成了反對自己。
“大宗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連楊中堂都不贊同綏靖沈憶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