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攻城掠地 (二合一) (第2/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空虛。
也可能是俘殺福建布政司參議竺淵,對地方官員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威懾。
反正看到起義軍到來,建寧府城的官吏便選擇了潛逃,蔣福成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一座城池。
但接踵而至的便是種種現實難題,府城是掌控在自己等人手中,可如何守住呢?這就是千百年來,為什麼農民起義軍,到了最後往往會以失敗告終的原因。
因為他們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面對官府的嚴酷剝削,被迫做出的求生抗爭,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跟目標,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最終要做什麼。
一大群人沒有任何提前準備倉促起事,然後走一步算一步,與圍剿官軍進行著對抗。
就算在初期能獲得一些成功,也會很快陷入到一種迷茫境地,沒有下一步該如何走的方向。
現在的葉宗留跟蔣福成便是如此,攻下了建寧府城,然後不知道是該防守,還是該棄城避免與朝廷大軍進行正面對抗。
理智上以福建礦工爐丁的實力,遠遠沒有達到攻城掠地的境界,棄城繼續打游擊戰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可是攻下府城的誘惑,對於許多目不識丁的起義軍而言,簡直無法抵抗,甚至有些人還歡呼可以裂土封疆稱王。
殊不知困守城池,便是眾多農民起義家滅亡的開端。
葉宗留沒有什麼裂土封疆的野心,他僅僅是出於義氣跟憤怒,選擇協同蔣福成殺官造反。
畢竟如果沒有葉宗留等礦工加入戰局支援,那麼尤溪數千名爐丁被官兵圍困後的下場,就是按反賊罪名論斬!所以葉宗留不贊同固守池城,但奈何在決定是否放棄的過程中,福建局勢陡然發生了異變,起義軍遍地開花!首先是福建處州,葉宗留好友陶得二,領導千餘名農民起義,聲勢浩大短短時間內就控制了,閩浙贛三省邊境地區和交通要道。
緊接著一名叫做鄧茂七的佃農,在福建沙縣率領佃戶發動暴動,打出了“劫富濟貧”的口號,引得了附近農民紛紛響應,瞬間就拉起了萬餘人的隊友。
並且鄧茂七此人“勇悍自智”,沒起義前就長期聚集佃戶集體抗租鬥爭,有著豐富的領導組織經驗,從而導致手下的農民軍戰鬥力也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沙縣地方官府完全不是鄧茂七的對手,他後來居上佔據陳山寨,直接設立官署歃血誓眾,自稱“剷平王”,要鏟盡天下的不平!這些起義軍的誕生,極大的鼓舞了佔領建寧府城的礦工跟爐丁們,彷彿福建官軍已經不足為懼,壓根沒必要再躲著他們四處逃竄,一時間堅守的聲勢成為了絕對主流。
守城就意味著要儲備足夠的糧草備戰,可是建寧官吏潛逃之前,一把火直接燒了府衙的倉庫,導致整個建寧府餘糧僅夠半個月食用。
並且正統九年末福建遭受倭亂,正統十年遭受大水,正統十一年遭受大旱。
天災人禍不斷百姓苦苦求生,手中壓根就沒有餘糧,想要從府城周邊徵集都做不到。
話說回來,如果不是遭遇到連環的天災人禍,福建地區局勢也不可能崩壞到這種地步,只能說有因必有果。
葉宗留思前想後,福建境內能緩解礦工爐丁糧草危機的,只有許逢原。
這些年與倭寇進行走私貿易獲利頗豐,另外許逢原擔任長樂縣知縣後,確實兢兢業業造福一方,倉儲米糧充足,百姓安居樂業,可謂是頗受稱讚。
於是乎就出現了這麼詭異的一幕,朝廷反賊準備找朝廷命官來借糧……“葉首領,你可知道攻佔府城的後果?”
許逢原滿滿震驚,他是真沒有料到,短短時日內葉宗留就走到了這步。
“知道如何,不知又如何?”
“許兄,你也知道吾等曾經的身份跟謀劃,開弓沒有回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