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吾道不孤 (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劉兄說的沒錯,你是哪個學派的門人,莫非也贊同沈向北的歪理學說?”
“先周禮樂崩壞,唯程朱二聖存天理,滅人慾,才得以光復聖人言行,豈能容爾等妖言惑眾!”
“說得好,吾等當捍衛正道尊嚴,此乃文人天責!”
幾乎就是這名中年文士質問之聲剛剛落下,在場的各學派文人士子們,紛紛群情激憤響應。
每個人臉上神情都有著一種“正派”光輝,襯托之下沈憶宸確實像個“反派”邪說。
說實話,沈憶宸還真沒料到會有這種場面發生。
畢竟京師是個大官場,政治氛圍濃厚,哪怕有學術之爭,大家身上帶著官身,都相對比較收斂,不會吵的面紅脖子粗。
就算是號稱“大噴子”的科道言官,他們同樣有著仕途升遷的私慾,沈憶宸的學術觀點觸及不到官場的核心利益,大多數人都是聽之任之。
你只要別當著我面“洗腦”,該怎麼說隨你去。
但是江南不一樣,雅集等等文人聚會場景,更接近於純粹計程車林清流,而不是官場風氣。
這群文人醉心學術,捍衛理學道統,甚至很多時候看的比自己性命還重要。
一旦旁人涉及到自己畢生信仰的聖人學說,絕對無法容忍任何的“玷汙”!“諸位仁兄,向北兄乃……”徐東海看到沈憶宸因為搭腔,陷入了被在場眾人群起而攻之的場面,於是打算亮明他沈三元的身份。
不過話說到一半,就被沈憶宸打斷道:“諸位言之有理,說得對,你們都說得對.”
辯經論道不是菜市場吵架,現在還沒到雅集開始的時候,沈憶宸不屑於過多爭論。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他不會拿自己的功名跟官身去壓人。
思想跟嘴巴是封不住的,你能靠身份壓得了對方一時不說話,卻不可能讓他們一世都接受你的觀點。
著書立說靠的是深入人心,而不是虛假奉承。
沈憶宸是沒打算爭辯,可這名姓劉的中年文士,卻沒打算就此打住。
“難怪會認同歪理邪說,原來是沈向北的擁護者,就連字都的一樣.”
對方挖苦了一句,向北這個字乃皇帝御賜,代表著帝王北逐蒙古之心。
一般文人是不會取這種偏向武風的字,很明顯眼前這個年輕人,是沈憶宸的“腦殘粉”。
聽到這話,沈憶宸無奈了笑了笑,真不知該如何反駁。
因為出鎮山東治水歸來後,經歷整整一個夏天的暴曬,沈憶宸現在的模樣確實跟錦衣玉食的勳戚二代不沾邊,更像是寒門苦讀的農家子。
對方絲毫沒有把眼前這個年輕人,往沈憶宸本尊上面去想,所以才會鬧出這種苦笑不得的諷刺。
不過就在此時,一位老者出現在人群背後,朝著這名姓劉的中年文士說道:“景仁,西湖雅集乃文人盛會,當以正統大道辯之,而不是以字取人.”
“更何況向北兩字為陛下御賜,慎言.”
這名老者一出現,在場眾人面露敬仰神色,齊齊拱手行禮道:“晚生見過康齋先生.”
就連面對沈憶宸趾高氣昂的劉景仁,此時也立馬謙卑恭謹道:“是晚生無禮,康齋先生教訓的是.”
沈憶宸沒見過這名老者,但是“康齋先生”這個號,他並不陌生。
眼前這名老者便是正統朝時期崇仁學派的創始人,大名鼎鼎的吳與弼,字子傅,號康齋。
因一生不應科舉,講學家鄉,所以士林中人便尊稱吳與弼為康齋先生。
崇仁學派是明朝前期中一個鼎足輕重的理學開山門派,對明代學術思潮的興起具有“啟明”的作用。
而吳與弼本人更是傳承於書香世家,十九歲便